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财富?
发布时间 2012-07-25 浏览 56173 次
既然钱财终究会变动、会销散,那麽,如何将拥有的财富作最有意义的运用,才是拥有财富者最重要的思考课题!因此,佛教的财富观相当强调“布施”的观念,如果因为害怕钱财销散,而死守着而不加以运用,即使有再多钱财也是毫无意义。

 

  要知道,现世能有聚财、致富的机缘,无非都是过去世累积的善行,如:布施功德等等所致;如果没有好好把握这些“资本”去修福积德,浪费了为未来世造善业的大好机会,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佛教里,有着种福田的观念。而布施钱财,正是种福田最好的方法之一──以慈悲心救济病者、贫穷、孤老、流浪动物等等,或以慈悲心去建设、造作有利於大众的公共福利事业,叫做“悲田”;而护持佛教、尊重人伦师道,以恭敬心供养三宝、父母、师长等,叫做“敬田”。布施如播种,你不布施,怎能有收成?为善能得善果,布施也必得福报!

 

  佛教并不认为拥有钱财是不正当的事,相反的,拥有钱财,有时也更有能力造大事业、为群众谋福。世尊鼓励在家人以正确无误的心态来看待赚取金钱、拥有财富的需求,为的是使在家人不贪着物质享受,而在赚取生计的同时,也能累功积德,修学佛法。钱财并不是罪恶,只要能了解它无常聚散的本质,好好去使用它而不是被执着其上、被它所系缚,则这些世间财即具有正向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佛教里也有一些求财、致富的法门,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一般人该以怎样的心态来求财呢?经上说:“正命有二: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怠心於人。是为世间正命。”这里所说的“正命”,正是佛教徒求财时最重要的“合法”前提──不以直接或间接伤害众生的事以求财,其营生事业必须合乎佛陀的教法(包含戒律)。凡是非法得来的钱财,无论出於什麽良好的动机,都是造业。人不能不依财物而生活,但钱财的获得,必须要如法如律,这才是以正业、正命获得财富的生活。

 

  《阿那律八念经》以及《大宝积经》里也说:“菩萨摩诃萨无有不正求财而行布施。”有越多财富,当然就越方便去做大布施、行大善事,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财富都必须是以正当方式去得到的,用非法的手段得财,不仅种下恶因,更是糟蹋了自己的福业。所以佛说:“如法求财,不以非法。”

 

  在经典里,佛陀开示有关在家居士的财富观念,大致有四个理财的准则:

 

  一、少欲、知足。

 

  二、善尽照顾家庭责任、社会义务。

 

  三、必须布施、供养。

 

  四、用於资生(购买赚钱的工具、材料)以及储蓄。

 

  若能依上述方法处理财富,家居生活必能安定富足,也才能使今生与来世远离穷苦,资财不虞匮乏,而能专志修行、继续累积善业,为自己累积成佛的福德资粮。

 

  世间种种财物皆有聚散,不必太执着其上;但行善、布施、修行所得的功德法财,却是永不退失。这才是我们应该尽全心全力去追求的真正财富!

 

2012071617183187.jpg 

 

文章来源:中华佛光文化网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