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日月回歸原點的週期,即五年週期。
我們稱月相4特徵點週期為四象週期或四時週期,回歸原點的五年週期為五運週期或五行週期。
第六年又從初始點開始新的一週期,如此周而復始,迴圈不已。
有人將五行之氣解釋為雲氣或極光,那是欠妥當的。
五天之象與五運土,金,水,木,火有關。
五運雖本源於月亮運動,但月亮無五色之分。五運既然合天象之五色,那麼在天象中呈現五色的天體是什麼呢?
我認為應該是上應五運的五星——鎮星,太白星,辰星,歲星,熒惑星。
鎮星應中央黃色,太白星應西方白色,辰星應北方黑色,歲星應東方青色,熒惑星應南方紅色。
五星與五運關係最密切的就是行星的顏色。
五星之色應五方之色為常色,不應五方色則為熒變色。
司馬遷在《史記·天宮書》中說:五星,白色為喪,旱,赤色為兵,青色為水,黑色為疾,多死,黃色為吉。
將行星分成五種顏色,用什麼作標準呢?
古人的辦法就是先選定天上的五顆恒星作為顏色標準星——這樣做從現代天文學角度來看很有道理,因為各恒星處在不同的演化階段,表面溫度也不相同,所以他們的顏色確實會各有不同。
司馬遷《史記·天宮書》所記五顆顏色標準恒星是:
白色:狼(天狼星,大犬座);
赤色:心(心宿二,天蠍座);
青色:參右肩(參宿五,獵戶座);
黃色:參左肩(參宿四,獵戶座);
黑色:奎大星(奎宿九,仙女座);
五大行星顏色標準既已確立,古人就據此進行行星預測。
關於天干合化五運的天文背景請參見後六十甲子曆一節。
至此可知,《太始天元冊》所記載的日月五星視運動天象圖,它是以地心為參考,以黃道二十八宿為軌道驛舍,是日,月,五星運動變化的預測理論系統。
欒巨慶說:“太陽是維持地球上各地帶的季節正常迴圈的天體,只是由於行星和月亮位置的變化而使正常迴圈的季節受到干擾,從而出現雨季的提早或推遲,奇旱或大澇,奇寒或酷熱等反常天氣或異常氣候”。
又說:“日,月,行星他們雖是互相影響,但它們似乎還有較明顯的分工,各自都擔當了天氣變化的不同角色。太陽擔任蒸汽的製造者,行星擔任旱,澇的指揮者,月亮是行星的助手。”
“黃道是作天文氣象預報的重要區域,’經驗對應區‘的中軸線就是黃道圈。行星,月亮的視赤經,視赤緯對‘對應區’的影響是否集中,就看它是靠近黃道還是遠離黃道。如果行星,月亮靠近黃道,則其影響就集中,特別是行星,月亮的軌道與黃道相交時,其赤經,赤緯的作用就完成重合,這時‘對應區’的作用較大,降雨量當然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