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方法
发布时间 2012-08-10 浏览 52108 次
、混杂和老梗老叶三大缺点,因此,机采的鲜叶,一般只能做中档以内的茶叶,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各地的经验,如能瑞在制茶工艺上采取一些技术措施,还可适当提高机采茶的品质。例如贵州羊艾茶场用机采鲜叶制分级红茶,改摊青为不摊青,立即进行萎凋,可防止破碎芽叶的红变。江苏芙蓉茶场采取适当降低加温萎凋的程度,延长萎凋时间,亦能基本保证分级红茶的品质。贵州、安徽等地有关茶场用机采鲜叶作炒青或分级红茶,先经人工挑选或分筛,剔除老梗老叶等非制茶部分,能基本保证分级红茶的品质,炒青品质则略有下降。如能从栽培技术上着手来解决机采鲜叶的质量问题。这是既有效又省力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选育并建立优良(如发芽势强,节间长,持嫩性强)的无性系茶树将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从当前来看,一是通过修剪技术,培养好适于机采的树冠;二是要研究提高机采的技术。如日本采用两度采摘法和两段采摘法来提高机采茶叶的品质。两度采摘法即在对夹叶比例达到30-40%时,提前进行第一次采摘,再过十多天进行第二次采摘,采下剩余的芽叶。这样第一次能采到优质的芽叶。第二次质量较差,多数用来制粗茶。而两段采摘法,则是在对夹叶比例达60-70%时,在新梢中部进行第一次采摘,采得较多、较嫩的芽叶,同时再第二次采下剩余的较粗老的茎叶。上述方法,我国各地也有类似的经验,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和试用的。

    另外,如因茶园面积较大,劳力紧张,芽叶不能及时用手采采下的,则从整个生产来看,采用机采,品质交不致因此而降低,甚至还可能有所提高。

    ②鲜叶质量问题综合各地的研究资料,机采对鲜叶产量有一定影响,一般是机采初期影响大,机采一、二年后影响少,甚至没有影响。茶树款形成采摘面的茶园影响在,已形成采摘面的影响小。春茶影响大,夏、秋茶反有增产效果。机采对鲜叶产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漏采造成的。解决的途径,除了通过修剪技术,培养好树冠外,在机采初期,采用机采和手采结合采摘,交果很好。据安徽省祁门茶叶研究所等研究资料,先用机采,再进行人工辅采,或茶叶高峰期采用机采,其余采用手采,都比全机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③茶树长势问题机采茶树经连续几年机采之后,生长势有削弱趋势。一般是芽密度趋于密集,新梢展叶数逐渐减少,对夹二、三叶增多,百芽重减轻,机采条件逐渐恶化。这种机采茶园茶树生育的一般规律,手采茶树也同样存在,但树势削弱的速度机采园比手采园更快一些,这一问题,主要有赖于修剪技术和肥、水管理来解决。据我所研究,进行深修剪以及增施氮肥、旱季灌溉等措施,对复壮树势、提高产量都有显著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