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饮料的三大失败
下一主题:立顿推出3款全新口味
回忆6年前寻访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场面,时时感到温润。还谈不上名角,粉丝度远不及大红袍、小红袍、水金龟、肉桂、白鸡冠、铁罗汉等岩茶名枞,常常须搭配着卖,十足邻家小女。乘着朋友占义胜的出租车,过曹墩村,往桐木关西北行,他一路嘟噜,去那里干什么?路不好走,夏天蛇多,经常还泥石流,当地人都不去。但一路溯泉而上,的确美不胜收,好山产好茶,必须的。遥望远处,雾蒙蒙隐约可见福建最高峰黄岗尖。
已至闽赣边界,往西再百米就是江西上饶地域,按百年前的制式,桐木关建了一座茶厂,原是国有的,现改制个人,还请当代茶学泰斗张天福题厂名,孤悬野外却颇有野心的一家企业。厂长不在,总工程师在,他是做茶的权威,见一个外人很兴奋,有成就感地带着我跑遍了小厂的全部工序,最玄的是发酵间,三四十平米的木房子,下面架空层摆满了松木和杂木,鲜叶揉搓淋湿后平堆在房里,下面燃木升温,水火木相交融洽全部是自然的法则,远远地恍惚中有类似酒的香气。那天下午,我三个多小时品试了三十多种不同树种、不同时节、不同制法的正山小种成茶,细腻地区分,反复地判断,流连忘返也留下最珍贵的记忆图谱。
按制茶老师傅的说法,正山小种的上品,茶树最重要。一般都是四周抛荒的野性茶,大叶种、小叶种都有,有300多亩。最神秘的,走8个小时的山路,到上饶地界,有200多株超百年古树,再手工制成的金骏眉。由于蛇太多,终无机缘寻访这批古树,但我总有一份安慰,只要它们在,传说和价值就在,治殇的希望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