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把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与众不同的质量品质和人文底蕴等,和商品一同推向市场,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目前,我省的武夷
岩茶、安溪
铁观音、永春佛手、坦洋工夫、福建乌龙茶、政和
白茶、漳平水仙、福州茉莉
花茶、政和工夫等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其中,福建乌龙茶保护范围包括全省35个乌龙茶主产县(市、区),保护范围之广、保护的县(市、区)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业内人士认为,
茶叶有地域性,因此大品牌要先打响,有了大品牌,茶企和经营户的小品牌才能打响。大小品牌交相辉映,地域、品种、质量、文化等品牌内涵就能形成特色,就能在市场上建立形象。这些年来,各地注重理顺大小品牌关系、品牌与文化关系,把具有浓厚积淀的
茶文化注入品牌,打造出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茶业品牌。“安溪
铁观音”获得全国茶业界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在其带动下,安溪县农民去年人纯均收入6435元,其中
茶叶收入占55%。经过持续运作,安溪乌龙茶(
铁观音)制作技艺已成为我国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之一,名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全面保护与弘扬的崭新时代。在这些大品牌的带动下,小品牌也不断涌现。目前,我省有20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福建名牌产品,180家企业获得有机茶、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证。闽台互补,一叶香两岸上月26日,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12家台农、台企精心筛选出40个茶样,角逐出大陆首个台湾高山茶茶王。目前,创业园有39家台资企业,常住台商 300多人,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产地。祖籍永福镇的漳平市台商联谊会会长李志鸿在此开发了2000多亩茶园,他说:“回家创业的感觉真好。”小小一叶,茶香两岸。业内人士认为,闽台茶业发展的阶段差异性和优势互补性,使闽台茶业交流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产茶新区大田县9年前引进台商彭宝法等创办大方广茶业公司。目前,大方广已投入1500万元,开发茶园600多亩,年产值400多万元,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闽台合作示范企业,带动当地农户与茶产业的发展,公司所在地屏山乡,成为大田产茶的核心区。彭宝法说:“虽然从台湾来,但我很快就喜欢上这儿的高山云雾。”目前,台商已在我省创办各类
茶叶生产基地210多个。业内人士表示,闽台茶业合作,使台湾的资本、技术、管理、销售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福建的土地、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两地资源互补,堪称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典范。台商李瑞河就是其中的代表。1993年,他到漳浦创办天福集团。去年9月,由他投资的全球第一所茶业高校——天福茶学院创校,当年招生500多名,今年又招收800多名。如今,天福集团旗下的天福茶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业,在全国的直营连锁店已发展到800多家,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经营业绩快速上升。今年1-9月,天福茶业上缴税收4246万元,成为漳浦县纳税额最高的企业。 (记者 吴美章)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