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器物的鉴定
发布时间 2012-10-25 浏览 54789 次
但龙纹图案与北宋标准器对,便使人产生疑点。主要是线刻龙经纬度的爪有五个,一般所见的五代北宋之际许多龙经纬度和辽和统十三年龙经纬度大盘的龙纹均未见五爪龙,龙头也有变形。此器从头到五爪龙风格似清代。釉色过于”青”,支烧印痕按宋式应是长条形,而该器恰恰作点状,仿者虽然花了不少心机,但假的总是假的。

这类盘仿越器较多,其中民国时期的又一件仿品,底下刻”太平戊寅”款,支烧使用了八个泥圆形坨支烧,烧成后,土黄色的泥坨粘在底足上。此器不仅”太平戊寅”字体不像,而且也与一般北宋时采用的五或六个条形瓷土支烧,断然不同,且胎亦厚,釉色深沉。其最大漏洞是忽略了支烧窑具上泥点形式与排列。这类器物在本世纪30年代仿得数量最多,流传亦广。

2仿品的特点

第一, 临摹造型。众多仿品中多按照出版的《文物精华》、《国宝大观》等有关越窑的照片而摹仿的。因此,从外观上初看近似者多,但实际上线条呆板,出于临摹,因而局部(细部)毛病百出,仿者有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制作与装饰。所以我戊在鉴定中就要从局部入手,抓住不放,对制品体进行审核。

第二, 釉色推敲。由于仿无法了解越窑釉的配方与化学成分,因此他戊所施的釉完全是表面的凑合,加上仿烧制的窑炉,目前一般用电炉,虽有用窑炉烧的,其火候气氛也无法理解与掌握,所以烧出的制品釉以多为青深,没有变化,有的因化学釉,经过热水冲烧就会使釉色泛色,这个特点十分明显。

第三, 胎体识别。胎体所呈现的色彩与的原料有关,越窑所用的原料以当地的瓷土为多,而浙东的瓷土经过化验证明,含铁量比较高,这对显赤釉色至关重要。而仿品者所用的原料往往是现代的高岭土,因此所显露的胎体为白色。这点辨别是较为容易,实际上也是仿品的一个特点。

第四, 纹样临摹。装饰图案对鉴定是否是仿品也很重要。因为每个时代使用的经纬度样,反映了人戊的信仰、风俗。凡是临摹图案,线条不可能流畅,构图远不如原作,这也是仿品之一个通病。

第五, 装烧工艺。制品装烧各时期均有其特征,支烧印痕的形式与排列规律各不同,仿制者往往忽视这方面的细节。有的也烧有印痕,但与时代不合。也有用白色瓷土(石灰)粘上去,但一刮就去掉。因此显露有否从胎体反映的印痕,是鉴定的一个标尺。

第六, 制作技巧。制作技巧主要指拉胚、修饰、堆塑(贴)和纹样的刻划制造等。其中制(拉)坯遗留下来的遗痕是为我戊鉴定真仿越窑的一个关键。唐枕头越窑制品均采用拉坯成型,因此在执壶的内壁、底部、罐的内壁底部、瓶的内壁底部都遗留了拉坯时的旋纹与线割痕迹。而仿越窑制品在这方面根本做不像,内壁平整,底部极平,这恰恰成为仿品的一个特征。又如碗类,唐、五代、北宋的圈足都不一样。唐代圈足碗多以矮宽为特征。五代晚期则以圈足外撇卷者为特色,这类当属秘色器之作法,而圈足外撇者又不是挖出来,而是分须制作,粘上去的,然后再行修饰。北宋的碗,以”太平戊寅”为例,碗类以秀巧的矮小圈足为多,那种高圈足是”太平戊寅”以后的产品。从拉坯、挖底的工艺过程所遗留的痕迹特征,恰巧是仿品所没有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网站统计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