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书画鉴定有关的知识
下一主题:古瓷“火石红”辨
唐代黑瓷有日常生活用具,也有恃神用的供器和艺术陈设瓷。例如陕西铜川唐黄堡窑出上的一件黑瓷塔形罐,通高51.5厘米,器盖为尖塔形,尖端塑一个顽皮的猴子坐上面,猴儿曲腿直身,一手抚摸头顶,一手抚膝,作舒目远眺状。罐口微侈,翻沿圆唇,短颈,肩腰圆鼓,下腹较长,平底,底座边沿切成不规则多边形。罐下腹堆贴尖长形莲花瓣并列一周,底座四壁挖成壁龛状,塑有佛和供养人等内容。这件作品气魄宏大,黑釉漆黑光亮,是很好的祭器。黑釉三足罐,侈口,翻沿,唇沿较薄,肩部宽肥,桶形腹、宽短,十道粗浅的弦纹组成瓦沟状装饰,环形底,下承以三兽蹄足,白胎,黑釉,这是一件供器。生活用具中壶类作品很多,有的艺术性也很强,如一件高16.6厘米高的执壶,小口呈喇叭形外修,细短颈,用极为夸张而富有弹性的线条构成肩和腹,底宽平,下承圆饼状足,肩腹间安国管形流,另一侧安龙头形柄,栖部安三个圆饼形装饰。有的执壶作成花口形,细长颈,肩腹圆鼓,下腹比卜腹宽肥,下承以喇叭形足,壶一侧安龙头形柄,龙嘴衔住壶口将其提起,使之成为花口,其前端成宽肥的流槽,巧妙而精致。唐代黑瓷的特点是胎体较厚,坚固耐用。造型粗犷雄放,在敦实中突出其刚阳之美。造型线条简练,而器物整体也很少装饰。黑釉凝厚,釉光温润含蓄,庄重典雅,体现大唐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青瓷、白瓷、彩瓷、三彩釉陶相比从另一个侧表现唐代陶瓷的艺术美。
在河南、陕西仿古瓷器中有黑瓷制作,在文物艺术品市场出现不多。这些新作胎体较薄,胎面有刚出窑的亮光,没有古瓷老化后的特有光泽。在胎和釉的交接面往往出现淡淡的褐黑现象,新出窑的火光在这个部位显现。鉴定唐代黑瓷总体上领会时代气质,再注意古瓷胎釉的老化特征,新瓷难以克服的浮亮光泽容易引起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