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黑瓷的欣赏和鉴定
发布时间 2012-10-30 浏览 51692 次
釉瓷那么严格,由于黑釉对胎体表面的掩盖性很强,因而为瓷器用具以价廉物美的方式在让会普及创造了条件。从黑瓷用具的造型和器物组合方面可以更多的分析出唐代社会的生活习俗状况。唐代生产黑瓷的窑址有河北的内丘和临城宫,即著名的邢窑,河南的巩县窑、鲁山窑、禹县的下白峪窑、鹤壁县唐代瓷窑、郏县窑,陕西省铜川黄堡窑,山西省的浑源窑,山东淄博的磁村窑,安徽的寿州窑等等。其中以邢窑黑瓷水平最高,有用白瓷的胎体施黑釉作出的黑瓷造型特点,胎体质地虽然没有邢窑白瓷白,也没有那么细,但相当致密,尤其造型的端庄,线条结构的硬挺方面。黑釉的凝厚深沉、莹润等方面独具特色。有的器物外面施黑釉、黑面施白釉,很实用,艺术效果上里外壁都一样,可以说相得益彰。

唐代黑瓷有日常生活用具,也有恃神用的供器和艺术陈设瓷。例如陕西铜川唐黄堡窑出上的一件黑瓷塔形罐,通高51.5厘米,器盖为尖塔形,尖端塑一个顽皮的猴子坐上面,猴儿曲腿直身,一手抚摸头顶,一手抚膝,作舒目远眺状。罐口微侈,翻沿圆唇,短颈,肩腰圆鼓,下腹较长,平底,底座边沿切成不规则多边形。罐下腹堆贴尖长形莲花瓣并列一周,底座四壁挖成壁龛状,塑有佛和供养人等内容。这件作品气魄宏大,黑釉漆黑光亮,是很好的祭器。黑釉三足罐,侈口,翻沿,唇沿较薄,肩部宽肥,桶形腹、宽短,十道粗浅的弦纹组成瓦沟状装饰,环形底,下承以三兽蹄足,白胎,黑釉,这是一件供器。生活用具中壶类作品很多,有的艺术性也很强,如一件高16.6厘米高的执壶,小口呈喇叭形外修,细短颈,用极为夸张而富有弹性的线条构成肩和腹,底宽平,下承圆饼状足,肩腹间安国管形流,另一侧安龙头形柄,栖部安三个圆饼形装饰。有的执壶作成花口形,细长颈,肩腹圆鼓,下腹比卜腹宽肥,下承以喇叭形足,壶一侧安龙头形柄,龙嘴衔住壶口将其提起,使之成为花口,其前端成宽肥的流槽,巧妙而精致。唐代黑瓷的特点是胎体较厚,坚固耐用。造型粗犷雄放,在敦实中突出其刚阳之美。造型线条简练,而器物整体也很少装饰。黑釉凝厚,釉光温润含蓄,庄重典雅,体现大唐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青瓷、白瓷、彩瓷、三彩釉陶相比从另一个侧表现唐代陶瓷的艺术美。

在河南、陕西仿古瓷器中有黑瓷制作,在文物艺术品市场出现不多。这些新作胎体较薄,胎面有刚出窑的亮光,没有古瓷老化后的特有光泽。在胎和釉的交接面往往出现淡淡的褐黑现象,新出窑的火光在这个部位显现。鉴定唐代黑瓷总体上领会时代气质,再注意古瓷胎釉的老化特征,新瓷难以克服的浮亮光泽容易引起我们警惕。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