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落常带来新一轮增长
发布时间 2012-10-30 浏览 49845 次
,但距离今年内地大拍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因此届时资本会不会从艺术品市场抽离,进入另一个投资渠道,还是未知数。李苏桥认为,今年秋拍和当代艺术以往的历史高点相比,市场规模仅为当时的25%。“但市场的回落常常带来新一轮的报复性增长。不过,下一轮行情,交易的品种会有所变化,因为很少有人会在短期内,把别人建的‘仓’做到一个历史新高位。”也就是说“新资本不买旧资本的帐”。李苏桥说:“大家都在蠢蠢欲动建立自己的仓。”在李苏桥看来,下一轮的当代艺术行情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之前的油画领域,当代水墨将会成为新的市场热点。“比如李华一、徐累等艺术家作品价格不仅一直在市场存在,而且达到了不可理解的程度。另一方面,新一轮艺术家的年龄梯队已经形成,70后,80后都是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而且和之前的艺术家相比,他们拥有更好的创作环境。”李苏桥解释说,像方力钧、张晓刚、王广义等艺术家作品,市场反映最强烈的,都是他们在三四十岁左右完成的,当时,中国如今的“资本群体”和艺术家们一样“吃着咸菜馒头”,因此,拥有资金的西方先关注了他们。现在,“中国企业家乘坐私人飞机去看一个艺术家作品都是有可能的。艺术家有更多的机会被中国藏家选择。同时,涌现了一批不受体制所限的批评家、策展人。”李苏桥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个过渡挖掘的市场,而且由于整体规模不大,当出现供大于需的时候,市场就会回落。但李苏桥认为,解决市场回落的问题,指日可待。“在西方,为什么安格尔随便一幅小画就能卖200多万英镑?因为他可以流通的作品有限。中国的问题是,从辛亥革命开始,没有人或者机构认真地把从古至今顶级的作品放到博物馆、美术馆去。但当国家富裕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作品进入美术馆、博物馆,变成一个不可交易的作品,市场就会缩量。比如近现代书画中,60000张徐悲鸿,可能只有6000张真的,当3000张进入博物馆,另外3000张就会变得很贵。”李苏桥喜欢用电影比喻中国目前的当代艺术现象,“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像《大红灯笼高高挂》,这种电影反映的是张艺谋创作年代时期所有中国人不了解的历史,可正好让西方受到触动,他们认为这就是中国,是中国艺术家。但实际上,在今日中国的语境下,《大红灯笼高高挂》没有意思,而西方也更了解中国。”李苏桥说,2009年之前当代艺术的繁荣并并没有带来创作上的繁荣和百花齐放,而现在,创作繁荣形成了。新一代艺术家接受了很多有意义的资讯,比如这几年中他们赶上了两届卡塞尔文献展,艺术家在这样清晰的知识体系中,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