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砺 武夷岩茶扎根泉城
发布时间 2012-11-15 浏览 50811 次
岛许多做茶馆、会所生意的客人专门来济南找武夷岩茶,也仅仅是三斤五斤的零买。“前几年,我们都是慢慢引导,请一些熟悉的、懂茶的朋友来品饮,才让他们慢慢转变,认可了这种口味,我们逐渐站住脚。真正发展是从2005年,销售情况开始一年比一年好,大家都知道了有种名茶叫大红袍,很多人都找这个茶。最明显的一个转变就是下面的经销商开始批发,每次进货都是三箱五箱的,间隔时间也不会很长。卖得人多说明不是收藏,是买来喝的,有人喝说明我们的茶被认可了,大红袍已经扎根济南了。”经过武夷山茶商的不断推介,大红袍逐渐被认可。

  优秀品质 铸就品牌

  当初,我们的茶叶能够成功推广,除了我们茶叶的品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在全国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关键的。茶叶市场现在真的是一铺难求。“这些年来,武夷山走出来的茶商一直坚持卖当地茶,就说我现在代理的品牌天驿古茗,是2010年世博会联合国馆内展示的唯一的一个大红袍品牌,能够达到这种高度,品质肯定是有保障的。这几年的发展,一方面靠着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的全国影响力,二是靠我们自己茶叶的优秀品质。”谈到茶叶品质时,杨崇明说:“最重要的是保持传统,比如说焙火这道工序,一直是使用炭焙,政府不提倡用电或者别的手段,都是专门的木头,运用传统的方法加工成木炭,用来加工茶叶。”武夷山茶农靠天吃饭、看天做茶,这都是老传统。总的来讲,武夷山的小气候,得天独厚的地貌、土壤等特殊的自然条件,是无法复制的,因此也造就了武夷岩茶不可拷贝的特殊品质。

  武夷茶商 团结奋进

  翁德勇是武夷山来到济南的首批茶商之一,代理武夷星品牌。“2002年刚来的时候,我是一家茶叶店的店长,当时武夷山的茶叶销售不好,根本卖不动,半个月开一次张。后来认识了一些朋友,带他们去武夷山看了生态环境和加工工艺后,开始认可我们的茶,销量开始逐年增长。2005年,我开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店,这是武夷山茶叶起步的时候。”翁德勇说。现在,武夷山也是吸取了部分产茶区过度开采的教训,及时保护生态环境。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都是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就是这样得名。

  如今,济南茶叶销售市场上,做大红袍生意的有上百家,而地地道道的武夷山人只有十来家固定的商户。“我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在全国各大销区市场中,在济南的武夷山人这个团体是很团结的。会经常聚聚会,聊聊天,多沟通,互相照应。有谁回福建时都会通知一声,看看有没有一起作伴的,或者需要帮忙办什么事情,这种氛围非常好。”翁德勇说,针对济南茶叶市场,武夷山茶商内部之间不存在什么竞争,想的是做好自己的品牌。“每个茶叶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管理各方面都有差别,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推广家乡茶叶品牌,做好自己分内的生意。”

  工艺改革 存在争议

  武夷镇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著称于世,到了宋代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清康熙年间下梅为武夷茶市,日行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下梅邹氏因经营花资百万银两,造房七十余栋,所居成市。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翁德勇说,现在对于武夷岩茶的传统工艺,有人说古板,不求创新,但有的人认为坚持传统,传统的才是有文化、有历史、有内涵的,才会有价值、有生命力。对于是否需要改革,在业内仍存在争议。不管怎样,武夷岩茶已经成功扎根济南。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