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少的自然条件为正安发展白茶创造了不可多得的生长环境。据正安县绿产办副主任罗明介绍,之所以称之为白茶,是因为茶树在每年清明节前23℃以下的温度环境中发芽,产生DNA断裂,叶绿素不能合成,致使叶面白化,全年仅有一个月采摘、生产期。适合白茶生长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极为特殊,“正安白茶”因此身价倍增,被省、市规划为高山云雾茶产业带。
不仅仅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安县始终盯住绿色、生态、有机作文章,注重规划的科学化,茶园的良种化,生产的标准化,茶厂的清洁化,早在前些年就探索“畜-沼-茶-林”发展模式,着力打造8万口沼气池大县,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同时,该县推行并实施的白茶标准化体系已成为业内参照标准。如今的正安茶产业已逐步构建起“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督”的标准化格局。
好山好水出好茶。200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机构检测,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发布权威结论:正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达9.1%以上。在人体不能合成的22种天然氨基酸中,正安白茶含11种,占50%。其中:仅茶氨酸含3.62%、精氨酸含2.62%,两项高达6.24%。
这一数据表明,正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2-3倍,目前与国内其他产区白茶氨基酸的最高含量相比,要高出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这为正安茶产业参与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奇种,奇境,奇法是正安白茶有别于其他白茶的根本点。”正安县绿产办主任任金泉说,奇种,指的是优良品种,奇境指的是得天独厚的环境,奇法指的是科学的种植和加工方法。不可复制的正安白茶的品种内质和气候环境是国内其他地区不可比的,他们拼的就是这个东西。
好戏连台。也在2009年的这一年,正安县成功申报了“正安白茶”地理证明商标,后来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称号。2011年5月12日,国家质监总局(2011年第69号公告)正式批准“正安白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云山雾绕生态美,珍珠白茶满地香。到目前,正安已建成的18万亩茶园中,新建无性系高标准茶园达16万亩,其中白茶6万亩。
昔日所谓的“穷山恶水”如今成了茶的天堂。放眼正安大地,一坡坡的绿,一坝坝的绿,处处披上茶的盛装。今年起,全县再新建茶园22万亩,到2015年茶园总面积将超过40万亩,无性系良种率达到98%以上,有机茶园认证8万亩以上,无公害认证全部通过。其中,白茶总面积达15万亩,从而成为“中国白茶第一县”。
短评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过去,正安人守着青山绿水过着贫穷的日子,显得冷清而被外界所忽视,而今,因茶而生动起来,因白茶而声名远播。一片小小的白茶,让天然良好的气候、宜茶黄壤和无污染等资源禀赋,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风水宝地,让这个山高路远的山区走到世人的台前。
曾几何,正安花大力气选择调整过一些产业,但始终停止不前或因失败而未成气候,冷静分析和思考,除了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尚缺乏科学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过去的劣势嬗变为今天的优势,催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茶产业,是上天的造化,更是正安人智慧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