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力度,也只能面向中高档漆器。”市场人士指出,漆器的市场行情以朝代来讲,以元明的价格为最,永乐时期则又达到一个高峰。从题材上说,人物故事纹、龙凤纹者,价格贵些,动物、花鸟纹者次之。收藏漆器十余年的藏家项立庆说,在中国漆器收藏中,分有很多工艺门类,如剔红、剔犀、螺钿、描金……每种风格各异,表现各有千秋。目前在收藏和拍卖市场上,漆器类似玉器收藏,高价拍品主要以明清两朝的器物为主。当代漆器:工业化的“行货”泛滥传统工艺最具投资价值“收藏当代传统工艺品的风险更小,价格相对实惠,只要是正规的渠道购买,基本上都为真品。”项立庆曾对媒体表示。随着整个艺术市场的趋热,当代漆器正从历史的阵痛与迷茫中苏醒过来,成为漆器市场的又一投资方向。收藏周刊记者了解到,我国传统的漆器生产中心,如广东阳江和国内的北京、扬州、福州、重庆等地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技法,在走向市场的问题上有着不同选择,但在制作工艺上却有一个趋同现象。很多地方的漆器工厂抛开传统技法,简化了漆器制作工艺,机器加工、大量复制、使用合成漆等更加工业化的加工制作与更加商业的产品设计走向了漆器。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行货”漆器泛滥,各种缺乏收藏价值的工业产品充斥市场,打压了具有真正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的市场表现。不过,在工艺及市场变革面前,有一种强烈的声音一直伴随左右,那就是传统漆器的工艺技术决定了其防腐防潮、耐酸耐碱、不变形、色彩稳定性强、保存时间长久等特点,拥有了工业产品所不具备的收藏价值。在普通产品之间,不同加工方法制作的产品市场价格差距在3倍以上。市场人士指出,在当代漆器工艺品当中,传统工艺大师的作品是行业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些大师作品的市场价格较之同等规格的一般传统工艺漆器,相差5至10倍。当代漆画:艺术自觉带动市场勃兴名家精品是投资重点虽然传统漆画工艺日渐式微,漆器的实用性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范围内漆画的创作日益勃兴起来,并已成为美术领域一个独立的门类。漆画的艺术自觉,也开始带到漆画市场繁荣。收藏周刊记者观察,最近三年,北京、福州等地都出现了漆画展览及拍卖的井喷现象。据市场统计,2011年,漆画在国内拍卖市场上拍的数量是以往十余年的总和。以广州为例,可以明显看到,漆画的创作及市场都已焕发勃勃生机。去年底,广州益诚拍卖公司首次推出4幅“中国现代漆画之父”乔十光的作品,全部成交,其中的《江南水乡》以170多万元的高价被藏家收入囊中,每平方尺高达6万元。而两年前,乔十光此类题材的价格还只是2万元/平方尺。广东公正拍卖有限公司负责人谭练一直是漆画艺术市场的积极推动者。“2007年,我第一次看到漆画,当时我相当震撼,带给我很多艺术上的启迪和视觉享受。”由此,谭练决定利用自己的平台推广这一古老而现代的艺术。2008年,她首次在广州举行了漆画拍卖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首仗打赢,紧接着,广东公正拍卖又在香港连续四年举行漆画展览。谭练告诉记者,虽然广州的漆画市场已经被开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前景可谓广阔。“推广漆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首先画家应戒掉浮躁,多创作好作品。更多艺术机构也应该参与其中,一起培育市场。”对于如何投资,谭练建议,藏家可选择名家精品,以最大化保值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