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问题
1、茶园基础条件差,部分茶园管理粗放,产出率低。目前我镇有70-80年代老品种茶园6000余亩,除改造一部分外,还有相当部分茶园树龄老化,土壤板结,缺棵少行,水土流失严重,茶园管理粗放,单产低(5-10公斤),效益差(1000元以下),制约了产业发展。
2、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我镇有大小茶厂29家,茶叶专业合作社6家,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带动力弱,年加工销售干茶只有500-1000公斤,年销售额达100万元企业寥寥无几,作坊式的更低。这些茶厂经营分散,急需整合,提高规模,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
3、茶园管理成本增加,采摘用工紧缺,制约效益提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非农就业劳动力需求膨胀,劳动力成本上涨,茶园管理成本大幅增加,2006年每亩茶园施肥、锄草、修剪、培土投入500元,至2012年需投入1200元,增加了700元,采摘工由2008年50元涨到2012年80元,上涨了60%,且采摘工十分紧缺,有的茶园甚至出现夏茶不摘或谁摘谁要局面,影响了效益发挥。
4、市场营销开拓乏力,销售渠道不畅。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生产规模小,市场营销经验不足,思维方式落后,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弱,投入有限,产品结构单一,质量标准低,造成销售渠道十分不畅,利润少,产品积压,企业只好减少生产规模,制约发展。
5、夏秋茶开发力度小,资源利用率低。我镇拥有万亩规模茶园,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鲜草产量高,中低档茶开发潜力大,目前夏秋茶仅限于瓦塘、菖蒲、撞钟茶厂及绿月公司生产加工,年生产夏茶100余吨,夏秋茶鲜草资源利用率不到一半,优质鲜叶原料浪费,十分可惜。如推广茶园夏秋茶机采,开辟低档茶新品种,增收潜力巨大。
四、发展对策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主线,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住岳西翠兰入选“国宾礼茶”、“两会专用茶”的契机,以及茶叶标准园创建、现代农业茶叶发展项目的实施机遇,按照“扩园、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原则,狠抓基地建设,强化科技培训,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推进“两品一化”战略,实现菖蒲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升茶叶综合实力,促进茶产业强劲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镇茶园面积达1600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达5000亩,比例达32%,茶叶龙头企业达3家,标准化茶厂5家,年加工生产能力达400吨以上,全镇茶叶产干茶350吨,产值3500万元,综合系列产值4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00余元。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1)、加强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十二五”期间选择生态条件优越的宜茶区域新建良种茶园1000亩,茶籽直播补植500亩;(2)、实施低产茶园改造5000亩,搞好品种更新,淘汰无改造价值茶园,提高茶园质量;(3)、以水畈创建国家茶叶标准示范园为标准,以铁滩和老庵基实施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为目标,通过点面辐射,示范带动,加强茶园培肥管理工作,促进我镇茶叶产业化发展。
2、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继续坚持扶优扶强政策,加快培育2-3个上规模、带动性强、科技水平高的茶叶龙头企业,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整合资源,抓好中小茶厂改造,推进清洁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强化市场营销和加工技能知识培训,培养竞争风险意识和品质品牌意识,引导组建规范茶叶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服务带动功能,提高综合实力。
3、强化科技创新,提高茶叶生产水平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重点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生态建园、科学配方施肥、生物综合防控、茶园抗灾防冻、机械化采摘修剪加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着力提高茶农素质,提升茶园管理水平,提高科技贡献率。
4、加大投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进一步加大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力度,多方融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大产业投入,重点支持高标准良种建园、示范园创建、三品茶园认证、茶厂QS认证、标准化茶厂建设、低产茶园改造项目,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出率,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5、抓好夏秋茶开发,提升茶叶整体效益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抓好夏秋茶开发,示范推广机械采茶技术,进一步开发优化产业链,抓好中低档绿茶生产,着力开发新产品,注册新商标,开拓销售市场,提高茶产业总体效益。
6、切实作好品牌创建工作,切实做大做强茶产业。
(1)、抓好市场品牌管理工作,规范包装、商标管理,清理整顿三无产品,提升品牌形象;
(2)、积极培养营销大户,开展市场营销培训,组建销售队伍;
(3)、抓好品牌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广告牌、农展会、网络广泛宣传,提高影响力;
(4)、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博览会、农展会、推介会、评比会,扩大宣传力度;
(5)、打旅游牌,把茶叶推介销售与农家乐、岳西特色旅游观光及茶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旅游开发拉动市场消费;
(6)、在省内外各大中城市开设连锁店、加盟店扩大销售额,提高产品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