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舆图卷》为设色纸本,手卷。全长18.2、宽0.52米。画长15.1、宽0.485米,纸地保存完好,装裱整洁;画面布局恰当、构图繁复精到,工笔细腻、勾勒点皴、敷染得宜。整个画面以浅赭调为主,用笔苍劲、色彩浓淡有度、古朴自然、气势恢弘。
画家以采玉为主题,自卷首至尾,描绘了嘉峪关经玉门县,到新疆哈密向天山路经奎苏、奇台各地到达和阗之间壮丽的采玉及运送情景。其沿途崎岖,路经山川,绕过沙漠。画中对回回辅、赤金硖、玉门县、安西、红柳园、大泉、马莲井、星星峡、格子烟墩、哈密、奎苏、巴里坤、木奎、东吉尔马台、西吉尔马台,以至和阗等地的山川景胜、奇阙险隘、荒漠沙丘、车马行旅、水草牧放、垂钓射猎、和阗美玉、奇珍异产、河西坦途、赛北风光,以及汉、维各族生产生活情景,无一不尽收笔下,精心描绘。可见,作者是通过实地考察,才绘制出如此精美画卷的,其自然景观及风土人情,宾主互应、安置得地、穿插有情。画线一丝不苟,用笔巧密而精细,是一幅内容丰富、人物生动的历史地理风俗画。
和阗(今新疆和田)地处昆仑山麓,丛山环绕,风物淳朴,和阗一带是天山南路主要通道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和辛勤劳动的地方,那里一向以生产美丽莹润的玉石而著称于世,史称“和阗玉”。画卷尾段真切地描绘了和阗采玉的具体情景,画面上河水荡漾,波浪起伏,卵石铺排有度:群山重叠,层峦复幛排列井然有序;山川耸秀,皴染松活,人物线条清晰流畅,各具姿态:劳动人民历尽艰辛地在河中采玉,而清使者立马于岸,期望获得和阗美玉的心情亦栩栩如生,跃现纸上。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和描绘可谓活灵活现,细致入微,尤其重要的是,画卷中充分表现了居住在天山南北兄弟民族倾心内向的情景,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往来如梭,络绎不绝,沿途所到之地皆有迎送之场面,体现了我国清朝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统治、镇守和有效管辖。
《西域舆图卷》是徐扬创作的有清一代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艺术佳作,画面上分别盖有“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嘉庆御览之宝,乾清宫鉴藏宝,宣统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清宫廷内府印章。可见,《西域舆图卷》是一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兼备的珍品,这幅长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各种情况,堪称不可多得的盛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