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新国标未落实市场很混乱
发布时间 2012-12-12 浏览 50748 次
的造假手段——胶磨。专家告诉记者,胶磨家具不打蜡、不上漆,与白茬家具几乎相同,现在很多消费者为了检验材质的真假,往往会要求商家不在家具表面进行任何处理,验货后再打蜡或者上漆,但是有了胶磨的手法,“白茬”家具也不保险了。与材质可识别不同的是,商家在红木家具上的造假几乎让消费者无从辨认。专家表示,工艺上的造假欺骗性更大,例如先前被媒体曝光的上色家具,就是将红木家具着色来掩盖家具本身的瑕疵,让家具的品相诱人。消费者要想看到真实的材料,除非将漆膜打磨掉。使用胶磨的方法是为了掩盖使用白皮、拼补料以及烘干不到位的问题。而整个胶磨的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在打磨的时候涂上胶水,然后用力抛光,反复操纵两三次让胶水渗透进家具,为了掩盖白皮或拼补料,在胶磨之前还会涂加颜色。经过胶磨处理的家具在品相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一些红木家具甚至还具有“包浆”的光泽。实际上,胶磨对家具的损害性极大,由于胶水含有大量的甲醛和苯,这些有害物质渗透木材,几年内都无法挥发,对人体极为有害。胶水将家具的毛孔堵死后,让家具内的水分无法挥发,即使材料烘干不到位,家具在使用前几年也不会开裂,但时间一长,家具的稳定性会大受影响并且无法修复。同时,毛孔被堵死的红木家具无法产生包浆。新国标出台红木家具路在何方?按照国家2012年8月1日出台的强制性标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10-2011)要求,从标准出台之日起6个月后,所有在售红木家具都必须符合新标准,否则禁止销售。这也就意味着,2013年2月1日之后,红木家具必须标配“1书、1卡、1证”方可进行销售。业内人士称,这种新规则是对红木家具身份和质量的三重保证,也是责成品牌对红木家具真实信息明确化的手段,将有效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理论上新国标的出台能有效遏制红木家具市场乱象丛生的现象,但是在实践中,却难免成一纸空文,上有政策,商家下有对策。大部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红木家具都是根据销售商的介绍,真正懂行情的消费者为数很少,更不用说红木的型号、等级等一些专业的行业标准了。消费者只是从红木家具的外表选取,仅仅靠的是自己的感觉和商家的讲解,可是在多数的红木家具的卖场里,卖家会根据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的了解多少而选择性的讲解,对于那些收藏家,他们会介绍得详细一些,而对于不懂行情的消费者,则只是简单介绍一下红木家具的产地、规格等一些信息,对于区别红木家具真伪的木材,卖家是很少介绍的,这就导致了消费者购买的红木家具真伪不明。但是,红木并非是单一的一个树种,而是一类木材的统称。卖家只是以统称代替了具体的树种,其实就是一种欺骗行为。专家观点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李继光红木家具的文化、工艺、材质、造型哪个更重要,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排行榜,并坚信自己的才是正确答案。然而,在李继光心中,无论从欣赏还是消费的角度看,文化永远都排第一。作为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李继光希望其他品类家具出现的材质以次充好、质量不过应与环保不达标等问题不应出现在红木家具市场中,毕竟有些珍贵木材一旦被塑了形,便成了二手材料难再生,很浪费。而保证红木家具质量和内涵的最佳方法就是,生产厂家的量力而为与慢工出细活。作为持续使用着各种名贵木材的生产厂家而言,不要急于求成,设计与思考好每一件作品的主题与构造后再动手;作为消费者,也不应盲目跟风购买。只有做足功课,才能买得其所。另外,为了有效拒绝粗制滥造型红木产品流入市场,李继光还建议行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范,一同抵制浪费资源的不合格红木家具在北京销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董青材质、文化、做工,当众人在提到红木家具总是习惯性地将目光聚集到这些问题上。此时,我们险些忘了抛开繁复的外在事物,它本身也不过是一件应该兼具实用与耐用功能的硬木家具罢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董青认为,作为一件家具,款式、做工和价格的问题都可暂时抛诸脑后,而是否保真、环保与售后服务的问题才应该成为最受重视的环节。这些虽多属于隐形问题,可一旦出现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家具的使用性。因此,绝不能马虎。另外,董青还提倡红木消费明明白白。他认为,红木家具市场信息不对等的现象严重,目前国内消费者在红木家具消费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个看似“神秘”的市场也正在遭受接连不断的质疑。如果想解决这一矛盾,商家最好尽可能详细、准确地告诉消费者所有产品的真实信息,并将利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只有保持这种平等的买卖关系,才能令市场得到良性发展。其他观点另外还有专家表示,消费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时,应特别注意签订的合同。在合同中,商家首先要明确按照国家规定的五属八类标注材质名称,而不是笼统写一个俗称;其次要注明交货方式和售后服务详尽事宜;最后还要写清实施“全保真假一赔二”的服务流程。红木家具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了中外消费者,堪称是除京剧之外的另一大“国粹”。如何让这一“国粹”得以原汁原味保存,在作为日常家居使用的同时保证其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被市场商业气息所污染,是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