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
由于时代不同,用的青花料也不同,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制品,表现青花层次不像,显得死板、呆滞,没有青翠、艳丽之感。
康熙青花资器,绘画层次较多。仿品层次少。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瓷器,口沿有“灯草口”仿品在釉色上不如真品柔和协调。康熙五彩中里彩上面有一层亮釉。仿品黑彩不黑有些发乌不亮。图案装饰也不如康熙制品。
仿雍正粉彩、珐琅彩瓷器雍正时期,瓷器造型,隽秀尔雅,小巧玲珑,器型比例适度协调,有“曲线美”的特点。仿品则达不到上述效果。
雍正粉彩柔和而不艳,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雍正以后各朝代都有仿制,但民国时期的仿品,施铅粉较多,彩料浓厚,就象涂上一层油漆一样,表现非常死板,分不出层次,立体感不强。雍正时法琅彩(俗称古月轩),胎质细腻、洁白,彩色艳丽华美,层次清晰,类似西方油画的立体效果,表现极为生动形象。清末民初,竟相仿制,有的仿品,甚至比真品还要精细。署“古月轩”款的器物和鼻烟壶等,多系仿口 雍正时开始出现窑变红釉,是由红和兰交织在一起,多数是兰多于红。仿品则红与黑交织在一起。
仿乾隆青花、古铜彩瓷器
乾隆时期,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不及雍正时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以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尚能恪守乾隆旧制外,余者各朝皆为依次递减,到民国时期就是每况愈下了。
乾隆时青花瓷器,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兰居多,色调沉着,纹饰清晰。仿品由于用料不同,青花的颜色不够纯正。古铜彩是用粉彩及全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来模仿古代青铜上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创新的,也是它成就之一。
以后也有所仿制,民国时期所仿制的古铜彩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色泽等方面,都有相像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乾隆时,制器工艺水平极高,一般仿品都达不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乾隆时瓷器装饰图案,时代感较强,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风严谨、细腻。仿品一般都表现不出它的风格。
民国时期,对乾隆以后各朝瓷器也有仿制,但数量不算太多,当时以仿制清前三代瓷器为主。
综上所述,各个朝代生产的瓷器,从其造型、颜色、花纹装饰及工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凡是一朝所烧制的瓷器的样式皆如一人所创,颜色皆同一窑所烧,款识皆如一人所书正图案装饰皆如同一风格。如拿出两个朝代的实物样品进行比较,即可看出各朝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