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六 上款唬人
所谓“上款唬人”,即造假者煞费苦心地在伪作上款上打主意、做文章,利用人们盲目相信名人收藏的心理,故意仿造画家友人或一些领导人的假上款来唬人,以标明拍品来路可靠,藉此吸引买家的注意,并消除买家畏惧买假的心理。此种伎俩近两年在拍场屡见不鲜,常见的伪上款如名画家张大千、建国初期领导人等,甚至连美国元首、苏联元帅也成为作伪者赚不义之财的工具。这些标着假上款的伪作一般估价甚高,故每每害人不浅。因此碰到此类拍品时.应格外留神,否则待落入陷阱则悔之晚矣。
某公司拍品徐悲鸿《鹰》,水墨纸本立轴,80x49cm,成交价23.1万元,即是冒署新加坡知名医师刘致遂上款的伪作。该拍品抄袭自徐悲鸿纪念馆藏真迹《鹰扬》,猛禽也是徐悲鸿比较偏爱的题材,他画的鹰形态逼真,格外传神。真迹尺幅156x82cm,绘于1939年。拍品虽与真迹雷同,但却破绽百出。首先,真迹笔墨精良,鹰翅与鹰尾下笔果断,一挥而就,羽毛的点法十分精到;拍品则乱画一气,与真迹画法截然不同。其二,真迹鹰爪锋利无比,雄劲有力;拍品则松懈异常。其三,真迹姿态矫健,展翅呈直V字形,开合有力,给人一种鹰击长空、威猛无比之感;拍品鹰之翅与尾则画得非常呆板,全无生气。其四,鹰嘴的画法与真迹也格格不入。
◆手段七 藏印蒙骗
所谓“藏印蒙骗”,即通过翻刻、伪造、钤盖一些著名书画收藏家的鉴藏印,以标明拍品来路可靠、流传有绪,以博取买家信任。此种作伪伎俩时下在拍场十分常见,如张大干的“大风堂”、吴湖帆的“梅景书屋”、唐云的“唐云审定”等,都被作伪者拿来巧用一番。现今拍场赝品充斥,所以买家们往往对那些曾被前辈名家鉴藏秘笈过的东西更加关注,更为放心,故此造假者便投其所好,在收藏印上大做文章,于是许多钤有名家藏印的伪作在拍场上纷纷面世。
某公司拍品徐悲鸿《奔马图》,设色纸本,立轴,100x73cm,成交价52.8万元,即是一件典型的该类伪作。该拍品一望便知克隆抄袭自徐悲鸿纪念馆藏真迹《奔驰》。为了骗取买家的信任,伪作在画右下角钤一伪“曼士持赠”收藏印(朱文)。“曼士”乃新加坡著名书画收藏大家“百扇斋主”黄曼士。1925年徐悲鸿在法国求学经济拮据,后巧遇黄曼士的兄长黄孟杰,黄器重其才华便写了介绍信,要徐悲鸿到新加坡见其二弟黄曼士,共商徐在新加坡筹办画展事宜。黄曼士时在新加坡颇具经济实力与社会声望,且十分酷爱中国传统艺术,收藏极丰。后徐悲鸿接受建议来到新加坡,果然得到黄曼士的热情款待与资助,并从此结下了一段情同手足的深厚友谊。黄曼士由此收藏了不少徐悲鸿的书画,在海外黄曼士是收藏徐悲鸿绘画最多的藏家。所以伪刻钤盖黄曼士的藏印,也成为近年拍场作伪徐悲鸿绘画的常用伎俩。
徐悲鸿画的马有奔马、立马、饮水马之分,奔马是他非常擅画的一种马姿。他画的奔马,大笔挥洒,笔精墨妙,奔蹄如飞,催人奋进,真迹《奔驰》即是这样一件精心之作。真迹尺幅95x68cm,绘于己卯(1939年)10月,乃为其夫人廖静文女士所作。拍品标为“廿八年残腊”(编者注:民国28年即1939年),可知与真迹同年所为,为对比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首先,真迹结构比例异常精确,无懈可击,显现了徐悲鸿精湛的写实造型功力;拍品则比例失衡,有失分寸。二、真迹马头细节刻画细致入微,马之嘴、眼、鼻、耳皆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拍品则细节俱失,粗有大概,散漫失神。三,真迹马之轮廓四肢用线可谓烂熟于胸,一气呵成,飞白尽出,尤其虚实处理恰当自如。反观拍品线条僵硬呆板,用线过实,毫无轻盈之感,动态之美。四、真迹马蹄勾画有断有连,笔断而意连。拍品则一笔带过,失于简单。五,特别是徐悲鸿“赖以扬名“的马尾与颈鬃处理上更是差之千里。真迹疏密结合,浓中有淡;拍品则杂乱无章,糊成一片。从全局看,真迹结构准确,立体感强,动态十足,栩栩如生。拍品结构失衡,笔墨粗糙,颇显笨重,丝毫没有大师的半点踪影,真伪同为1939年,水平却如此千差万别,哪里是什么大师的真迹,分明是一件拙劣无比的克隆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