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粉彩及其鉴别
发布时间 2013-01-12 浏览 50327 次
花、紫彩、兰彩、红彩、金彩、黑彩等。

珐琅彩瓷仅限宫中玩赏,大夫贵族们亦不得占有。

雍正朝珐琅彩器的制作艺术达到了顶峰。其特点是精工绘制,均在白地上绘花鸟、山水、人物等画面,有的是多色,有的是单色,其画面精美与细腻已是无疵可挑。有的画面上还配以小诗和印章,融诗书画印于一体,显得更为高雅珍贵。此时还有兰彩的墨彩的珐琅彩器,这是雍正朝的一大特色。雍正时的底款也是用楷书四字组成,有“雍正年制”和“雍正御制”两种。由于雍正朝宫廷中还可自己配制一些彩料,故色彩极为丰富,比康熙时更加亮丽多彩。

乾隆时期珐琅彩器接近雍正风格,后期渐趋草率。此时期的珐琅彩盛行色地或锦地开光装饰开光图案多绘花鸟、山水、人物、西洋妇女等。并配有诗句。扎道工艺始于雍正,而乾隆则及其盛行。其珐琅彩瓷器均为小件以赏玩为主。

康熙的五彩可以说是达到了高峰,而雍正时则由五彩效仿珐琅彩加白料的技法而创始了粉彩工艺。因此可以说粉彩绘制是由清雍正开始的。

在乾隆时期由于朝廷与国外的贸易关系有些紧张,珐琅彩料进口尚无法满足宫廷的需要,故在乾隆后期珐琅彩瓷逐渐停烧。

乾隆皇帝对粉彩非常感兴趣,命督窑加强粉彩瓷的研制,所以此时的粉彩瓷出现了空前绝后的水平,也因此乾隆的粉彩在中国古瓷史上称之为“瓷中瑰宝”。为了更美化粉彩瓷一般在瓷器里和底部均绘成绿色,又有“绿里粉彩”之美称。绿里粉彩是乾隆的一个特征。

粉彩瓷的绘制是一般国产粉釉加白釉调制而成多色浓淡不同的色彩,它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在珐琅彩和粉彩的过渡期间,出现了一个“混彩”的阶段。所谓混彩即是由珐琅彩料加粉彩釉都参合使用于同一器上。在珐琅彩料缺少和不足的前阶段,在同一器上可以用珐琅彩料为主添加一至二种粉彩釉为辅。这种瓷器还应归为珐琅彩瓷(见图一)。在后阶段,同一器上有一或二种珐琅彩料为辅,而大多数釉色是用粉彩釉,此一类器应归纳为粉彩器(见图二)。这样的混和料彩存在是有据可查的。而经历的时间大约为五至十年时间才过渡到全粉彩瓷器。

区别珐琅彩和粉彩的标准如下:

1、珐琅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种不同的色,而粉彩釉虽比五彩釉色彩总数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还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2、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釉是一薄薄的釉水涂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觉。

3、珐琅彩色调非常艳丽美观,而粉彩则显得不及。

4、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出现极细的开片,并明显有玻璃质感;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不反光)。

5、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而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的周围。

掌握以上要点则不难区别珐琅彩与粉彩的瓷器了。

珐琅彩和粉彩瓷都是十分珍贵的观赏瓷,价值都达到了最高水平。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