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变迁,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为主。嘉庆朝始兴的篆书图章式款,此时大为盛行。(图三十四) 咸丰官窑楷书款,字体工整秀丽,但显板滞,不及康熙、雍正款字秀丽中藏刚劲。 清末民国时有仿咸丰器。仿品款识字体租拙,无真款清秀味。仿品的红彩款,红彩红中泛黑,真品的红彩浅谈,显得鲜艳。 咸丰朝仿前代瓷器不少,以仿成化、雍正为多。仿品多写"成化年制"、"雍正年制",也有刻款。仿款无论刻、写,均字迹马虎,排列无章,一望便知其为伪。比如,最多见的是一种底部为铁釉地的黑色刻款,即是典型。 同治款识 同治官教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楷书字体工整,布局严谨,但运笔拘束,缺少生气。青花书写者色调浓艳,略有晕散。(图三十五)民窑器除大量吉祥款等,也大量年号款,民窑年号款多为六字二行,也有四字双行者,均为红彩印章式篆书款,大多字迹草率,极欠工整,又色泽暗涩,字的笔划也断续不全。 光绪、民国均有仿同治款,仿款字体更为拘谨。光绪仿红彩款红中泛黑,民国仿红彩款色泽鲜红,太显光亮。 光绪款识 光绪时的款识,官窑款楷篆并用,以楷为主。楷书字体修长,工整中略显清秀。款式多为六字二行。青花写款的色



泽有深有浅,深者略多。(图三十六) 民窑器多为篆书图章式款,篆书十分草率。而民窑器中的斋堂款器,制作可属上乘,款识也较精工。 光绪本朝瓷业无大创新,但仿前朝,特别是仿康熙瓷器却多有较为成功的器物,如仿康熙青花、五彩、素三彩。仿品的款识也较为逼真。 民国时有仿光绪器物,仿品的款识字体柔弱,过于纤细,书写也不甚规整。 宣统款识 宣统是清代,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最末一个皇帝,虽然历时仅三年,又值清王朝行将就木之际,但官窑之制仍在,官窑仍在烧造。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宣统官窑毕竟时间短,生产器物少,官窑款器也很少(图三十七),所以十分珍贵,并不多见。 民窑同光绪风格相同,极不易区别。 所谓洪宪瓷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袁在阴谋称帝时,亦仿效清朝制度,设御窑,曾派古玩商人郭世五字葆昌的到景德镇,监制"洪宪瓷"。郭世五到景德镇后,曾邀集逊清官窑各方面高手,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胎体精致细腻,图案绘画精工,彩色娇艳。为袁世凯所烧者署"居仁堂制"款,为他自己烧者,署"解斋"款。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当了八十三天皇帝就一命呜呼,"洪宪官窑"尚未见眉目就完全停烧。所以,若说有"洪宪瓷",那就是指"居仁堂制"款瓷(这其中自然有后人为投一些猎奇者所好而作伪者)。(图三十八)市场上出现的有"洪宪年制"款的瓷器,乃1916年到1940年间的作伪品,与洪宪皇帝毫不相干。 几千年中国古陶瓷史,以是似而非的洪宪瓷闹剧而结束。中国古陶瓷鉴定,最后结束在洪宪款瓷的真伪区别上,可叹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