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荒山资源走向贵州茶叶大县
雷山种茶历史悠久,雷公山银球茶曾在首都北京香飘一时,但终因规模小、品质不稳定而逐步走向低谷。进入新世纪,雷山领导决策层审时度势,把茶叶的发展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举力打造“贵州茶叶大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补充意见》等激励政策和措施,设立了300万元的茶叶发展基金,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加快茶叶产业发展。2010年以来共争取国家茶叶专项资金3050万元,整合资金5353万元,通过加大对茶园基地建设的投入,使茶园面积迅速扩张。
目前该县已建有茶园10万亩,去年实现茶叶产值达4.2亿元,种植茶叶农户达1.05万户4.7万人。雷公山“银球茶”先后获得“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鹤杯奖”、“轻工部优质产品奖”、“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贵州省名优茶”、“贵州省名牌茶产品”、“贵州省茶叶行业著名品牌”、“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省十大名茶”等称号。该县还围绕茶产业发展加强配套服务工作,修建茶叶公路151公里,建沼气池2240口和集雨小水窖1220口。
今年该县又出台了更多丰厚的奖励措施以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步伐,规定对在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茶业博览会中获得茶叶品牌金奖的,政府一次性奖励4万元;对各企业、科研机构在茶叶新产品开发获得国家专利的,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引进茶叶加工设备、更新生产工艺且生产的茶产品经专家评定,其质量达到国内国际同类茶产品先进水平的企业和初级加工厂,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3万元;对获得“中国十大名茶”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等。他们还加大对用田、土种茶农户的补助力度,除了在整地环节补助外,还在种苗、专用肥方面进行补助,在茶叶收购环节给予奖励,每年整合项目资金4000万元以上用于发展茶产业。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对小微型企业发展、妇女创业基金等方面的政策,不断扩大对茶叶产业项目和茶叶企业资金的投入。
“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民人均茶叶2亩以上,茶园基地规模达2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茶叶收入6000元以上。”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刚对此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