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正在培养全国人民喝凉茶 市场规模超120亿元
发布时间 2013-02-22 浏览 52144 次
去湿的中药,在广东,如果不注意饮食,就很容易上火、湿热、寒毒,而一旦上火就会口臭,广东叫“有口气”,而最简单的治疗办法就是喝凉茶。根据功效大致有去湿茶、解毒清热茶、润肺茶等等。

  凉茶铺并非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最初是出售“盒仔茶”,将凉茶制成小盒的干品成药,专门批发给中药店经销,顾客买回家后煎服或用开水冲服。抗战以前,较负盛名的凉茶有橘香斋的甘露茶、榄葱茶,生茂泰的午时茶以及源吉林的甘和茶。有的药店还雇请伙计,穿街过巷,沿途吆喝“××茶,发烧发热有揸拿(把握)”,以招徕顾客。

 上世纪90年代,广州街头凉茶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开始是出售“碗茶”,并兼售凉茶包,但是店铺内没有摆放任何桌椅。后来,不少品牌采取连锁店经营模式,统一装修标识,才发展到如今的模式。不少老字号的药茶浓缩成颗粒,装成小包出售,方便冲服,还制成液体饮料出售。

  一把铜壶、几个茶碗的凉茶印象已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的诞生而逐渐远去,凉茶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地方饮品,也不单是一种解渴赚钱的商品。这一改变凝聚了几代人对凉茶文化的坚守与追求。  前景:凉茶开到全球去

  “广东凉茶饮料到2010年销售总量将达2500万吨。凉茶铺还将开到全球去,届时凉茶铺达2.5万个。”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曾雄心勃勃地表示。

 凉茶近年来在全国市场的旺销确实印证了专家的这一预言。从2002年至2006年凉茶销售量年平均增长都在15%,成为了食品行业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凉茶在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2006年凉茶销售达到近400万吨。

 张俊修认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都给凉茶在全国、全世界的传播推广创造了大好契机。   现状:凉茶铺多过米铺

  在外地人眼里,广州人饮凉茶简直有点“自讨苦吃”。一碗中草药熬成的凉茶,颜色深褐至浓黑,味道苦涩难以下咽,但广州人却饮得有滋有味。尽管咖啡馆林林总总,凉茶生意照样红火,时髦的先生小姐们还是爱喝凉茶。

  商家也瞄准了这个商机,凉茶铺多过米铺,成了广州的一道风景。

  对于上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的老广来讲,提起凉茶铺给人的印象就是在小街巷里的小铺头,一把大水壶,几个大茶碗,碗里装着黑乎乎的液体。而对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讲,提到凉茶脑海里映出的第一形象就是黄振龙凉茶,是“黄振龙”改变了整个凉茶铺的传统形象,首先将隐匿于大街小巷的凉茶铺发展成为具有统一形象标识的连锁型企业,用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改变了作坊式的凉茶经营模式。继黄振龙之后,邓老凉茶、王老吉、清心堂、黎泉等不少连锁经营的凉茶铺开始在广州遍地开花。据统计,目前在广州,黄振龙有400多家店,王老吉有300多家店,其他中等规模的凉茶店如平安堂、金葫芦等也各有近百间店。

  广州的凉茶铺都不大,店内放置着几张八仙桌,可憩息喝凉茶。四周墙壁上挂着各种凉茶的名称及功效,无不透露着一种古老的文化底蕴。柜台上摆放着十多个茶壶,用的是一次性纸杯。茶壶里的凉茶冷了以后,就放在炉上温一下;夏天有喜欢吃冷饮的顾客则可从冷冻柜里取冷藏凉茶。&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