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货”景泰蓝常见是铜胎,因为铜料与表面珐琅容易结合,且铜料价格相对容易接受,因此铜胎珐琅最为广泛。其实景泰蓝是有金胎和银胎的。金胎因造价过高,难为常人所接受,清三代时基本只限内府制作使用,数量极其有限。银胎应用则比较晚,多在晚清到民国期间才开始生产,并以精品形式出口外国居多。而景泰蓝常见的造型是碗、碟、瓶、盒。少量有动物、人物、盆栽等异型产品。因此我们玩景泰蓝要尽量收特殊形状、官制、金银胎的精品。我的收藏实战心得话虽说要玩“高精尖”的东西。但是“高精尖”的东西不好找,价钱也必定没“漏”可捡。玩古董收藏要多看、少买、下手狠。要有积累够知识才下海试水。我收藏的第一对景泰蓝作品是一对“老天利”款的景泰蓝瓶子。当时它出现在美国的一个小型拍卖上,起拍价不算低,最终流拍。首先要搞清楚老天利是什么东西?老天利是光绪至民国期间最有名气的民间景泰蓝作坊,地位仅次于官造的产品。1904年,老天利制作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1915年又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获一等奖。老天利工厂位于宝禅寺街,外资兴建,产品多出口,底座上均印有“老天利制”的铭款。我找到了这对瓶子的卖家,开始仔细端详这对瓶子——这对瓶子是典型晚清时期的风格,底下刻款也对应同一时期,形态秀美,彩料发色艳丽。正品无疑!最后我用一个寿山石的雕刻章和卖主交换了这对瓶子,我觉得还是比较划算的。除了出席一些拍卖和交易会,我也喜欢到古玩市场走走,碰碰有没有“捡漏”的机会。去年我偶逛一间相熟的钟表店,钟表店的老板偶然会收一些其他国家的珐琅器。他给我看一个绿色的珐琅盒子,他认为是东南亚的,包银的珐琅盒子。这个盒子的珐琅釉质如脂如玉,宝光外溢。造型风格确实不太像中国的产品。店主开价不贵,我直接买下回家研究去了。这个珐琅盒子造型规整,用料考究,整器接近1公斤。在内盒边缘,有一个很细的印记,刻写“足银”。证明这个是银胎的珐琅器。盒子底下有压花款。经查证,这个是北京景泰蓝厂在民国时候的出口印记,当时北京景泰蓝厂为了迎合其他国家的审美趣味,制作了一些带异国情调的高档景泰蓝送与外宾。可以说是景泰蓝中的精品。以区区数千港币购得该物,绝对属于捡一小漏。我玩古董数载,觉得实操知识是最为重要的。很多事物靠道听途说,不靠谱。我们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后,一定要下场“试水”,多把玩精品,细看实物。当然,买到假货、赝品、次品几乎是每个玩古董的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新手入行只要“淹不死”,就会在痛并快乐的过程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