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文化”这个很虚的字眼:在玫瑰碗跳蚤市场里有分类划区,每个小贩都有自己专攻的方向,从午餐盒、电影海报、家具到服饰等等。堆积了一个体育场的旧货,如何为我所用?卖家要有眼光又要识货,可以说得上是“有专业”。 我就见到一个生锈的老洗脸盆,它被摊主巧妙地改造成花盆。鲜花这一点缀很重要,令铜皮铁骨的旧物恢复了生机,自然地融入了生活当中。在玫瑰碗,一行人都变成了疯狂的跳蚤,还淘到不少宝贝,包括像“变形金刚”一样很多机关的晚装包、包裹在毛毡中的军水壶、老剃须刀、万宝路的老墨盒、首饰、老车牌等等。其实以前在德国读书和工作时就很喜欢周末逛跳蚤市场和二手店。中国人大部分喜欢“新”的货品,而老外则对“旧”的情有独钟,希望从中寻找经典、复古的感觉。此外,年轻人也消费不起太贵的家具,因此喜欢在垃圾中淘宝。别人不要的、用旧的生活用品,往往成为我的设计收藏。如今,我的办公室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民间设计展厅,摆放着从世界各地收来的无名设计品。我的收藏范围是工业革命后的产品。对我而言,各地的跳蚤市场就像是一个个浓缩的民间博物馆,从世界各地不同的产品身上,可以了解到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生活形态和文化。而每件不同时代的产品都从它们的特定造型当中反射出了一个特定年代的工业生产方式和审美观念。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周末的Amcorp mall 跳蚤市场随处可见提篮等旧货,可见多年来华人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在北京大栅栏一家书店的角落里,我淘到了文革式用铁片和毛泽东像章打造的收音机,这见证了极端时期中国民众的精神生活。还有不知名人士用当年的烟盒手工拼成的果盘,用现在时尚的话来说是“撞色”和“拼贴”。以前上海的调一调旧货店摆着几个镜面的梳妆台,是上个世纪上海受到Art Deco装饰主义影响的不二见证。从跳蚤市场折射中国工业设计的断代史没错,从逛跳蚤市场到堆满一屋子的旧货收藏,这些年所热衷的一大爱好主要还是出于我对设计的执着,换句话说,也是一种职业习惯。从洛杉矶到马来西亚、从台北到上海,在每一个城市,跳蚤市场都是我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跑过的城市多了,会发现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跳蚤市场的物品种类会有很大的差别。而我发现最大的差别在于:在美国与欧洲都已很具规模与历史的跳蚤市场,在中国相对而言还很少,像北京潘家园、广州陶街那样的完全排不上号。种类与时间跨度是决定性的原因:我收藏的绝大部分是工业革命后的老产品,西方国家有要更多工业积累,因此留存很多十九世纪的产品。而在中国,能看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已经算早了。因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工业设计几乎是停滞的,很少有自主研发的工业产品,在跳蚤市场上也就难觅那些年代老产品的踪迹了,这是中国工业设计的一个断代史。作者 出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