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印刷造假法
发布时间 2013-04-19 浏览 49630 次
作外观上更像真迹,而采取的“对症下药”式的造假举措。通俗地说就是:当造假者选好一件母本后,视母本的具体情况,“该”用手工的内容用手工;“该”用印刷的内容用印刷,使成品的整体效果更接近于真迹,且操作起来还更为简便、造假难度反而大为降低了。比如,造假人若作伪那些某名家写意画作时,先以手工仿写意的“画”部分,再用印刷作笔线相对工细的伪题款内容。如此这般,造假就有点“扬长避短”的意思了。

1996年底,我在南方某地一家拍卖行的拍品中,第一眼看到图1时,并没觉得它有什么问题,只待第二遍再看它时,才觉得个别处好像有些异常,但也不敢贸然断定它不是该名家的亲笔。后此拍品在拍卖会上被广东省的某藏家买走,不过我对它的怀疑倒是一直“悬”着。三年后的1999年,在南方我意外地发现了图1的母本图2。至此,我才彻底解开了谜底。后来,我偶然在某地一资深收藏家家里又发现了图1疑伪作品的相近物,它们都系同一货色的成品,能印证我以上的揭伪判断。

印刷与手工结合

“印刷与手工结合”是指造假者实施了“全部印刷”或“局部印刷”后,对成品印刷部分再用毛笔作“手工还原”式的修饰举动,如在原印迹上再添加一些墨渍;补作若干皱、擦、点、染之类的笔触,以起到消减印痕,增强笔感的效果。这是因为印刷作伪方式无论其技术多么先进、手段如何高明,它必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笔墨气质的差别。它比真笔总要显得平(笔的枯湿感弱化)、板(墨的丰富性减少)、僵(笔墨韵味气息耗失)。纯印刷的成品,终究是很难看到类似于书画原作者创作灵感“突发”时带有随机发挥、偶然生成的一些特殊笔墨效果,以及如泼墨、破墨、宿墨、积墨等等技法形成的画面效果,这都是印刷作伪法“勉为其难”之处。所以,“印刷与手工结合”是最近印刷类造假手法“进化”的动向,它们确实能骗过不少资历不浅的收藏圈中人。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