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多元时代的书画鉴定-
下一主题:书画印收藏鉴赏漫谈(
任意造假印是一种很狡滑的手段,但比较少见,笔者只在假的恽寿平的画中见过一大套。这种作假的方法可以使人无法取得对证,但我们如果是看熟了真印的话,用这种方法作伪的假印却又比较容易识别。因为这位书画的作者或藏书家根本就没有这枚或这套印章。没有这套印章,不是凭空臆造的假印吗?
锌版采用照相制版的方法,是在近代照相技术发明后才出现的。用这种方法作伪的印章字体部位虽然刚完全不走样,但笔画易毛而软弱无力,有的再用刀来修一下,结果是朱文变细,白文变粗,和原印就不太一样了。
3.注意印文、印色钤出时的空化一般地讲,印章是比较刻板的东西,除了翻刻后添外,似乎不会再有其它花样了,在实际上却不然。例如在钤印时,因天气的关系,印泥于湿不同(天热时印泥易湿,天冷时印泥易于),用力轻重不一,或垫软硬、厚薄的底,或因纸、绢、绫等材料质地的不同,使用同一方印章,在笔画的粗细、断续、清楚与否都有着不同的表现。一般说来,朱文用湿印泥,重钤、垫底厚就容易变粗,白文容易变细。其中也有因几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而引起变化,如朱文用力钤,本应变粗,但遇于印泥,下面垫底又硬,就不会太粗了。还有一些印章,因使用太久,又加以用粗纸多次摩擦,使印面逐渐磨损,以致出现边缘磨缺、磨灭,白文笔画磨细,朱文笔画磨粗,或全部模糊不清,最后又重加修刻。我们不要因其前后不完全一样而疑心某一方印是伪的。如清何绍基常用一方朱文“何绍基印”,一方白文“子贞印”,中晚期就大为变样。类似此情况则屡见不鲜。不过这种变化,大都出在石印上。牙印细朱文也会断掉,铜印能碰弯,但不易磨损。总的说来,长寿的书画家又经常只用这几方印章长期不改换,才会出现此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