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怎样鉴识民国瓷器(图)
下一主题:书画印收藏鉴赏漫谈(
二、谢稚柳先生曾经叫我刻过一方叫"壮暮"的长方印,谢老用了四、五年后,他叫我重新给他挖一挖,挖好后他又重新使用,大概又用了四、五年,字口又模糊了,谢老叫我再给他挖一挖。图章用了近十年,印面已经不平了,钤下去四个角出不来,再挖也没用,我只能给它磨掉近二毫米,然后重刻。谢老拿了又用。这方印前后三种样子都有差别,将来后人鉴定谢老的画,这印真的,那印是假的,实际上三方都是真的。我们了解这个过程,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还有一种情况,像董其昌有许多书法和画没有图章,走到哪里,兴趣来了就提笔作画,图章又没带。作品是真的,印章往往是后人补加的,像这种情况,就不能讲因为两方图章是假的,这张画也是假的。讲到底我们还是要让作品本身讲话,其它因素仅仅是辅助性的。
⑦ 看装裱。
看裱头也有利于我们收真品而拒伪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张郑板桥的手卷,裱头是康熙的宋锦或是乾隆的,至少这张画假也假在乾隆。如果裱头完全是新的,你就要多一分警惕。
过去在裱头里搞花样的事情很多,有肢解的,就是把一件东西肢解成两段。有一次我到山东潍坊,有人拿了文徵明的手卷给我看,前面大约有三公尺是工笔重彩的山水,后面有几公尺是文徵明的题诗,前面一半是假的,后一半是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初很可能是谋利的人把它一截两,拿假画配真字,假字配真画,移花接木,真假相杂,将一件东西炮制成两件卖出双份的价钱,这就是肢解的方式。还有一种叫套"棺材"。什么叫套棺材呢?如有一张乾隆的画,这位画家或书法家一点名气也没有,可是这个裱头是乾隆时期的,就把画芯揭掉,利用这个旧裱头,再做一张同等尺寸的假字画,或是四王吴恽,或是扬州八怪,就套到这张旧裱头上,人家一看乾隆的裱头,完全是旧的,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了。这种套棺材的方法历来使用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