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有钱人来说,烟标收藏属于低档藏品,一来是因为其价格一直处于各收藏类目中的底层,二来是收集来源比较传统且被人“瞧不起”。“最早只要靠捡,那时候烟盒没人要的,我自己又不抽烟。”洪林说,靠着从垃圾堆内一个个烟盒的捡取,完成了他最初的收藏“原始积累”。“尤其是火车站两边,烟盒是最多的,当然现在早没了。”“跟人家要,也是经常性的,比如说同事朋友。我比较特别,是因为我跟国内很多的香烟厂写过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讨烟标。给我回信的香烟厂不少,都寄回了一些品相完美的烟标,当然没回信的更多。”“换,也是一种渠道,那时候流行写信交朋友,我和全国各地的标友(烟标收藏者之间的昵称)互相交换各地的烟标。”洪林说,抽、要、讨、换、购、送、捡,这是烟标收集的主要渠道。烟标圈也流行拍卖虽然说收集方式比较草根,但烟标的价值在近几年内却越来越凸显起来。洪林指着其中几张杭州本地的烟标说,比如这款红鼓楼牌香烟的烟标,从香烟壳可以看出民国时期鼓楼的原貌,后毁于战火;而仙桥牌香烟,这中间的西湖断桥图案上还有一座亭子……“你看这种梁山伯的烟标,看似有点旧旧的,但市场价格至少在5000元以上;还有这个绿色的来归牌香烟,是从杭州的一位老先生的手上收来的,有人出1万元跟我买,我考虑都没考虑过。”洪林说,别看烟标的价格都在几元与几十元之间,但精品的烟标往往是只见人求购,没看到有人肯卖的,虽然它们的价格现在还只是数百元到千元左右,但稀缺性注定了其价格会越涨越高。“中国究竟有多少品类的烟标,没有人能计算得出来,因为数量多才造就了烟标的价格不可能太高,但同样因为如此,收藏的人数很多,只是标友之间的交流还不够多,互相之间的交换和买卖还没形成像邮市那么大的市场。”他说,这些年来各地都在组织藏友交流会,浙江也不例外。“每逢这样的聚会,大家都会把烟标带出来进行交换或交易,后来形成了圈内的拍卖,就像书画拍卖一样,比较小众一些。”曾有一套军事主题的烟标(同一厂家生产的3枚或3枚以上的,有统一标名,设计风格和包装形式一致,有特定的主题内容,能连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组烟标,简称为套标)在三年前的一个小型圈内拍卖会上,拍了3200元,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价格过高了。而在去年年底,同样的套标居然被拍到了8800元。精品烟标五年升十倍以上“在烟标圈,砸下去几百万元的也很多,家里有数万烟标的,其实也不算是多的。”洪林说,从收集地区、山水、动物、文字等各种主题,到收集经济标、试制标、小卡、套标、3D等各种门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藏方向。因为有特定的方向,所以主要发现精品烟标,肯花钱收购的不在少数。戴松明是杭钢的一位老员工,爱收集香烟盒子。“我收集的是3D烟标,也就是包装过烟,没有拆开,保持立体感的烟盒。”戴松明说,3D烟标是一种新兴的收藏主题,早年的烟标都是拆开摊平的,后来大家觉得保持立体感好看。“我在家里专门做了一个柜子,用来放这些烟盒。3D烟标更占空间,所以收藏起来比普通的烟标要麻烦,但看着堆成山的烟标,更有成就感一些。”“收集这些烟盒的来源比较多,我抽烟的,但光靠自己肯定不行,主要跟身边的朋友讨,尤其是去外地出差的同事。还有就是去收藏品市场转转,能发现一些不同的种类,我记得以前是5毛钱一个,后来变成每个1块钱,这两年价格就有点乱了,5块、10块,几十块的都有了,所以这些地方我也去得少了。”去年有人转让嘉兴地区主题的烟盒,以3D居多,戴松明特地请假赶了过去,花了三万多元。“家里人觉得花这么多钱,买人家不要的烟盒不是很理解,其实他们不懂,这批烟标里有很多好东西,增值空间很大的,当然我没打算卖的。”对于烟标目前的市场趋势,洪林也觉得比较看好。“这五年里至少涨了10倍吧,当然我说的是精品烟标,有些甚至是百倍都说不定,比如打样标、套标。至于普通烟标,升值就比较慢了,但贬值肯定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