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改善土壤结构,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减少翌年的病虫害发生。(3)修剪。2月份,对采摘面上深度3—5厘米的范围进行轻修剪,除去树冠面上的小爪枝、鸡爪枝、病虫枝。(4)采摘。生产季节根据茶树品种的要求,及时分类、分次、分批地进行鲜叶采摘,及时去除受病虫为害的鲜叶、枝条等。(5)清园。清除茶园内、地面上的病虫枝、叶、杂草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病虫越冬场所。减轻病虫发生程度。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茶园内有益的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在天敌繁殖期,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的效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3、化学防治。禁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加强病虫测报工作,掌握茶园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为了保证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根据当地茶园易发生茶小绿叶蝉、螨类等害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茶小绿叶蝉:一年防治两次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采用2.5%联本菊脂水剂,30毫升/亩,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喷药10天后方可采茶。第二次:在9月中旬采用10%吡虫啉粉剂,24克/亩,3000倍,进行叶面喷雾,喷药14天后方可采茶。防治叶螨类:一年防治一次在茶树采摘结速后的11月底采用45%石硫合剂晶体,250—375克/亩,150倍药液进行防治。五、茶树修剪根据茶树生长的不同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幼龄树的定型修剪、成龄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等方法,培养、优化树冠结构,强壮树体,延长树龄,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力。青、壮年树轻修剪一般采用平式或弧形的方式进行,去除树冠面上的小桩头、细弱枝,深度5—10厘米为宜。六、
茶叶采摘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
茶叶加工的要求,采养结合,因地制宜,分批、分期、分次地按标准适时采摘。采茶时采用提手采或机采的方式,用清洁、通风的篓筐盛装,防止鲜叶变质或与其它有害物质混合,采摘标准为小开面二、三叶采,在晴天上午9:00以后进行,2个小时左右收青一次,保证鲜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