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茶企如何在珠茶出口危机中前行?
发布时间 2013-06-04 浏览 50359 次
耀说,通过QS认证一年来,硬件设施的改造使他们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意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农残及卫生质量指标检测是珠茶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有了统一的灰分检测仪器,将样品磨成粉末,科学检测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软硬件的大幅度提升,使我市珠茶行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优质企业在非洲市场将更具竞争力。

  基地保质量 转战欧盟市场

  由于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口岸查验日益严格,我市绝大多数茶企选择了要求相对较低、利润较薄的非洲和中亚市场,但还是有一些企业凭借其精细化的茶园管理,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转战利润丰厚的欧盟市场。市顺发茶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据悉,我市现有精制茶厂69家,拥有绿茶自营出口权企业8家。市顺发茶业有限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全年出口欧盟市场的珠茶出口企业,也是绍兴市出口欧盟最大的珠茶企业。“出口欧盟茶叶数量,我们已排到绍兴第一、全省第二位。”据该公司总经理史小兴透露,去年该公司出口近1200吨茶叶,80%出口至欧盟,比上一年增长超过三成。

  在整个珠茶行业面临出口下滑的危机面前,顺发茶业逆势而上源自于“公司+基地+标准化”的卓越管理。“10多年来,我们在湖北、宁波和嵊州本地山区拥有5000亩茶叶基地,每一块茶园都要精细化管理,打的什么农药,施的什么化肥,不仅要求低毒、低农残,而且做到备案能追溯,从源头抓好控制。”史小兴说,企业每年仅原料的农药残留检测费就在25万元左右。正是这种精细化的茶园管理,使得顺发茶业加工好后的茶叶农残安全指标符合了欧盟极其严苛的标准。“今年以来,出口欧盟的茶叶已超100吨,因为原料跟不上,还婉拒了不少订单。”史小兴告诉记者。

  品质决定出路。在这次大洗牌过程中,顺发茶业以基地保质量,规范原料供应链,不仅使企业自身得到转型升级,而且也照亮了珠茶产业新一轮提升发展之路。

  “面对危机,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潜力来寻找发展机遇,自觉重视茶叶质量安全,将此次‘珠茶风暴’看作是整个行业蜕变的开端。”市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吕忠钧说,“顺发茶业无公害基地建设为珠茶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范本,下一步,协会将会针对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产业提升的质量管理和行业服务工作。珠茶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更加给力的政策措施带动整个行业积极发展。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