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茶谋求战略突围
发布时间 2013-06-08 浏览 49829 次
农业的内涵。一直以来,云南茶园面积和采摘面积均居全国首位,仅去年,云南茶叶产量就达到了27.17万吨,居全国第二,全省有机生态茶园已经达到100万亩,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茶园面积12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210万亩。云南茶资源更大的优势还在于独有的大叶种品种资源,全省拥有百亩连片的古茶园就超过50处。

  如何将生态、良种及种植等云茶优势资源整合到位,通过现代科技成果和工业生产体系,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推出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云南特色茶叶品牌,将云南茶产业打造成一个千亿级的大产业,在“健康红利”中尽显云茶优势,帮助全省600多万茶农增收致富,撬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强省建设?

  “我们要正视现状,以工业连接农业,用科技连接企业,整合各方资源,促进茶叶资源全价利用、跨界发展和再深加工,促使云南茶产业在‘健康红利’中赢得竞争优势。”沈培平对云茶现状的客观看待,对云茶前景的战略思考,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余秋雨坦言:“一个以茶叶为主题的时代到了,一个以茶为主题的生态文明时代到了,这不仅是中国的时代,也是云南的时代。”

  龙头带动

  通过大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云南茶叶种植规模的优势正在一点点消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透露,去年云南茶园面积为389.7千公顷,同比增长率只有2.5%,紧跟第二的四川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266.6千公顷,但其增幅超过了11%,而位列第四的贵州,其茶园面积也已经达到251.5千公顷,增幅更是高达28%,“这两个省都喊出了做国内茶叶老大的口号。”王庆说。

  与会者一致认为,云茶巩固全国老大地位的途径不能盲目跟风扩张,而应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但严峻的现实是,全省现有茶企1000多家,产值过亿的不超过20家,产值达10亿元的仅有一家。云南茶产业“多、散、弱、小”的格局依然没有质的改变,导致云茶“集中度低,经济带动力小”。据悉,去年全省茶叶加工比重仅为62%,有近7万吨是以“毛茶原料”卖到省外。

  显然,云茶要改变目前“大资源小产业”格局,最现实选择就是通过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在大企业带动中谋求战略突围。这方面,沈培平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实施主体就是企业,云南需要培育和引进一批大企业集团,为茶产业构建一个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云南茶产业完成转型升级,促进以文本文化为核心的传统茶文化向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现代茶文化转变。”

  一批有远见的大企业集团已经把现代经营理念植入到了云茶发展中。普洱市携手天士力集团,将传统中药打造为现代中药的先进理念注入到了普洱茶产业中,联手研发出了秉承健康理念的普洱茶新品。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透露,目前天士力投资45亿元在普洱建设的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将打造从种植、采摘、发酵、萃取、加工到运输、仓储、销售等标准化、现代化普洱茶产业链,一个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的全产业链普洱茶产业体系很快将在普洱建成。

12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