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鉴藏之喧宾夺主的广东银毫
发布时间 2013-06-15 浏览 50502 次
为本位。有学者依据现存纸币实物,考证认为辅币银毫应是在1905年取代了大洋,成为了广东的主币。由于民间乐用银毫,因此晚清民国时期历届广东省政府为攫取厚利都大量铸造二毫银币(半毫、一毫银币因较小易磨损,成本高利润少,铸造不多)。辛亥革命后,广东造币厂将旧币(龙洋)收回改铸“中华民国贰毫银币”,设计简洁,重一钱四分四厘,成色银七铜三。发行之后,商民称便,声誉颇佳,逐渐流布全国,成为长江以南各省贸易流通中的重要辅币。从存世实物看,民国元年至十三年(除民国五年、六年外)以及民国十七年、十八年,广东造币厂每年均铸造发行二毫银币。据统计,广东二毫银币铸量当在2.5亿枚以上。其中民国四年、十二年、十三年、十七年版铸量较少,现已不易见到。广东的“银毫世界”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影响。广西、江西、福建等省也流通使用广东“银毫”。广西因无造币厂,民国初年购生银向广东造币厂搭铸银毫,广西市面流通广东银毫,后来广西也仿照广东铸造银毫,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毫”、“西毫”。广西纸币也以银毫为本位。福建也仿铸过广东银毫,还大量铸造使用二毫银币。受广东银毫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也曾铸造过二角银币。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货币,宣布实行“法币政策”。民国二十六年(1937)6月,广东省银行开始用法币收回广东银毫券,原定一年完成。但因抗战爆发,法币收兑银毫券期限一再延展。直到抗战胜利后,1947年才完成收兑工作。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广东银毫本位制度从此成为了历史。作者 叶真铭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