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或陷低端过剩陷阱
发布时间 2013-06-21 浏览 50779 次
rdquo;,但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日趋严格犹如一道越提越高的“门槛”,使得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深受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影响。“目前,欧盟针对茶叶农药残留制定的标准多达1135项,日本则有876项,这导致我国茶叶对欧盟、日本的出口数量减少。”陈宗懋说。

  陈宗懋介绍,实验室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在泡茶时的浸出率与农药在水中溶解度密切相关。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浸出率也愈高,在茶叶生产中使用水溶性高的农药,如啶虫咪、乐果、马拉硫磷、敌百虫和敌敌畏等,必然造成茶叶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国内外消费信心。

  3月1日起,中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正式实施,新标准对茶叶类别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由原来的9种增加到25种,菊酯类由以前的5项增加到8项,茶叶将面临更多监督和检测。

  转型之路待启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应尽快从茶叶“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中国茶叶目前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七万家茶企不如英国一家立顿”,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不能单纯追求产量和面积增长,而应围绕扩大效益和增收做文章。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认为,“现代茶业以茶树鲜叶、茶花、茶果、成品茶、半成品茶或是茶叶加工副产品等为原(辅)料,利用现代技术和工艺生产的食品、保健品、药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等非原茶形态的新型衍生产品,并有与之相关的产业运营活动,是现代分离、纯化及重组等技术集成应用的产物,是茶业的重要优化突破方向。”

  陈宗懋也认为,精深加工将有效解决中低档茶出路,茶叶原料通过精深加工可增值10至100倍,“中国茶产业突围还要突破传统‘六大茶类’的束缚,利用工艺创新生产有花香、果香的红绿茶,蒸炒型绿茶等,以及低咖啡碱茶、减肥茶等各种功能茶”。

  “中国茶的竞争者印度2013年开始在俄罗斯做营销活动,而且非常成功。中国的茶企应该提高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量,或者是努力改变俄罗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让他们适应和接受绿茶。”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茶叶进口国,该国茶叶咖啡协会主席拉马兹·恰托瑞亚认为,中国茶要提高对俄罗斯出口量,需要在3到5年内拟定实行国家层面上的推广计划,或者由能够代表大多数茶企的协会来实施。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