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世界上最古老的种茶的布朗山寨——班章村委会老曼峨村,至今已经有1400年历史。直至现如今,布朗山的老班章古树茶,为茶中至上精品,每年春茶茶客追逐其中,就是为了寻求其独特的班章“霸气十足的香气”。
班章的古树茶就是“勐海茶韵”的典型,尤其是老班章,在普洱茶界被认为具有“茶王”的地位,每每冲泡开来就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汤色金黄明亮,头几道喝下味道偏苦,慢慢冲泡开来,后几道清甜之味渐渐散开来。一般冲泡十几二十道不在话下,饮后数小时外,依旧存齿留香。
民族茶企
勐海县政府提供本报一份材料显示,勐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尤其适合普洱茶树生长。2012年末,全县茶园面积为42.2万亩,毛茶产量1.8万吨,成品茶产量2.65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6亿元。
目前在涉茶人口28万人的勐海, 经工商局注册的制茶企业1065户,其中初制所(厂)853户,精制厂212户,这些数据都是云南省县级第一。
而每个民族的茶叶发展至今,传统的茶俗渐渐融入了近现代的茶加工与商业化路径,勐海就逐渐诞生了一大批知名茶企。
在勐海最著名的勐海茶厂,王海全指着街头一些花白头发的老人说道:“我从小也是在这个茶厂里头长大,这里的很多老人,都是拥有几十年茶叶手艺的老茶师,他们看似都是平平凡凡的老人,但都是对中国的普洱茶叶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
1940年,茶叶专家范和钧建成佛海茶厂,这是勐海茶厂的前身,是云南较早的规模化机器制茶企业。1989年,勐海茶厂注册“大益”茶叶商标,其后成立的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已是当前中国首屈一指茶业集团,2012年生产成品茶已达7641吨,实现产值9.75亿元。
“名企对于勐海的名山名茶贡献非常大,他们用现代化的商业方式,种植技术等。将这里的好茶推销出去。”勐海县副县长何青元表示,“这也是我们未来会加以推动的方式。”
“而将老班章的茶叶推销出去,也就是勐海著名的陈升茶业造就,此前班章茶虽好,但是在种植推广上难以科学运作。后来陈升号介入后,与班章的茶农签订了收购协议,在种植养护加工上都给予指导,锁定原料源。” 王海全表示,“这个品牌名气就慢慢做出来了。”
班长村里一段8公里的山路,就是由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捐资100万拓宽和修缮的,也方便茶农茶人的来往运输。
勐海县政府提供给本报的材料显示,目前除了大益、陈升号等之外,八角亭、七彩云南、庆沣祥、兴海、福海、朗河等普洱茶著名品牌,也已经蜚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