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茶名片的背后——贵阳南明区茶文化活动带来“磁场”效应
发布时间 2013-06-28 浏览 50474 次
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永贤在谈到为何连续七年开展茶文化系列活动时说。

  以茶聚商

  南明区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拥有便捷的航空、铁路、公路网络和省会中心城区特有的辐射带动功能。也正是立足于省会城市大市场、大流通的优势,自2004年来,便开始搭建茶文化平台,着力把南明区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明确“把茶文化培育成南明的文化品牌”,并相继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和措施发展茶产业,推动贵州茶业发展。

  2005年,成立了南明茶业商会,为茶场、茶业经营户、茶业公司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2006年,引资建成全省最大的茶叶批发零售交易市场——贵州茶城,扶持太升茶叶市场打造全省茶叶集散中心,以市场为平台展现黔茶。

  2007年,举办南明春茶品茶系列文化活动、南明首届茶文化活动,向省内外推介黔茶品牌。

  2008年,出台了《南明区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基金打造茶叶科研体系,加强茶业人才培养,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随着一次次茶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逐渐被人们认识。区内两大茶叶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大量茶商来此经营,南明成了全省最大的黔茶集散地。数据显示,贵州太升茶叶专营市场有限公司2007年交易额突破亿元;贵州茶城销售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08年,两大茶叶市场每天人流量同比增加20%,此数字一直保持到现在。

  茶事活动让国内许多茶商看到了商机。上海茶叶公司、福建八马集团、中茶公司、台湾现代农业考察团等先后到贵州考察茶叶产业。北京吴裕泰已在其销售网络里开设贵州绿茶专柜。

  连续成功举办六届茶事活动,南明区实现了贵州绿茶的产地、销地无缝链接,省内许多产茶县都希望借南明茶事活动这一重要平台提升当地茶叶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助推黔茶流通,印江、凤冈、湄潭、石阡等产茶县参与南明茶事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2010年以来,参加“黔茶飘香·品茗健康”活动的企业不再是单枪匹马出现,而是由产茶地政府组织,企业“抱团”参加。据悉,今年6月底,即将在筑城广场举办的2013“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将有石阡、都匀等10余产茶地政府组团参加。

  以茶惠农

  茶事活动,不仅让茶商们获益匪浅,而且让种植茶叶的茶农们也获益多多。

  为更快、更好地让“黔茶出山”,南明区深化“文化-产业-旅游”互带互动的理念。2009年的茶事活动,组委会主动“走出去”与贵州绿茶产地加强联系与沟通。邀请了50名来自广西、云南以及省内各地的“黔茶有缘人”同50名中央、省、市的新闻媒体记者同赴茶乡湄潭,参与为期两天的湄潭茶乡生态游活动,有效地将贵州绿茶的产地、销地链接起来,找到了产销地互动的突破口,实现了绿茶、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优势互利,为贵州绿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数据显示,在此次湄潭生态茶乡行活动结束后,湄潭各景区、景点及周边的农家乐生意明显火爆,很多原本计划在夏天营业的休闲茶庄、农家乐等提前进入旺季。全县当月接待了游客3.2万人次,旅游收入2100万元,主要旅游指标较去年同期增长25%以上,茶农从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每年的展示活动中,组委会都会组织省内外多家茶商进行茶业品牌推广展示及现场品茗,都匀毛尖、湄潭翠芽、梵净山翠峰、余庆苦丁茶等60余种贵州绿茶在人民广场各展风采。百余茶商在有效推介企业和茶品牌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销售额。

  “去年5天的主体茶事活动中,印江日均销售额达3万余元。同时,组委会加强了和省市各家旅游公司的合作,在主体茶事活动中,组织了2000多名中外游客到现场参观、参与活动,使活动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参加多年南明茶事活动的印江县茶业局负责人说。

  源于茶,南明区茶事活动有效辐射带动省内湄潭、凤冈、贵定、都匀等产茶区(县、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使茶产、销地紧密连接起来。连续几年里,贵州茶叶收购价格平均涨幅达20%左右,茶农种茶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12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