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仙阳坑沿的福邦茶厂生产的浦城闽驿红红茶获2011年省优质名茶奖。尽管在浦城销售得很不错,尤其是一些在上海创业的浦城人很喜欢闽驿红,但外地市场却没有打开。“因为没有形成产业合力,浦城茶叶没有竞争力,在市场上比其它同等品质茶叶的价格低。”老总刘福邦无奈地说,每年福邦茶厂有十多万公斤茶叶销往各地茶庄,但这些茶都只能“穿”着武夷岩茶的“外衣”,因为这样不仅好销而且包装成本也低。
优势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一支强势的营销队伍
浦城茶质甚佳。清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品茶》中记:“浦城本与武夷接壤,即浦产茶亦未尝不佳”,“浦茶之佳者,往往转运至武夷加焙,而其味较胜,其价亦顿增。”
因为浦城的气候与土壤和武夷山接近,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浦城茶叶的品质。1994年,仙阳茶场生产的“剑锋绿茶”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获“优质名茶奖”并登录《中国绿茶谱》一书,“剑锋绿茶”类似于西湖龙井,一茶一叶,茶叶细如宝剑,香气醇厚耐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忠信“马迹绿茶”和富岭“观音尖茶”在地区享有盛名。
“很多武夷山的茶企业到浦城收购茶青,因为在南平十个县市中,唯有浦城的茶品质最接近武夷山。”刘福邦说,前年有武夷茶商到富岭圳边观音尖茶山,用茶青手工制作了2公斤多的金骏眉,卖出了每公斤1.1万元的好价钱。
除此之外,浦城有一支强势的营销队伍。上世纪80年代,仙阳茶场便提出“冲出浦城,走向全国”的思路,在北京、山东、东北开了八九十个茶庄,浦城当时五六万亩的茶山生产的茶叶都不够卖,还到松溪、政和调茶叶。《浦城县志》上也记载,1982年,仙阳茶场在河北省任丘油田试办首家驻外茶庄,主营茶叶,以此为突破口,辐射北方市场。
陈孙友告诉说,仙阳茶场改制后,经过十多年的打磨,大多数员工都成为茶庄的成功经营者,成为推介浦城茶叶的排头兵,像北京宏力茶庄总经理李华萍就是其中一个,据他所知,浦城有上千人遍布全国各地经营茶庄。
突破 以丹桂茶为主打产品,整合打造浦城共同茶品牌
“浦城茶业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在有实力的茶企带动下,把浦城茶叶做精。”这是笔者采访中听到的每一位茶农的心声。
如何树立品牌?县茶业办主任黄招龙有独到见解:“借中国丹桂之乡的名气,把茶产业与浦城丹桂产业有效对接,主打独具浦城风情的丹桂茶,从而打造浦城共同茶品牌。”
福邦茶厂是生产丹桂茶的“老字号”,随着丹桂茶行情看涨,生产加工的丹桂茶也逐年递增。“期待政府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刘福邦说。
浦城康安茶业是打造丹桂茶品牌实践者。从2010年开始,公司开始生产丹桂茶,注册了桂花红商标,以此为公司的主打产品。目前,公司每年生产加工1万多公斤的桂花红,每公斤价格在2000元左右,在北方市场上销得不错。“茶叶加上丹桂,养生的功效特别明显,丹桂是浦城独有,所以只要品质保证,市场前景一定好。”公司老总陈孙友对此非常有信心。他说,当前,他正着手进行厂房标准化建设,待时机成熟时,桂花红将参加一些名茶的评选活动。
目前,全县只有四家茶企业生产丹桂茶,年产3万多公斤,树立浦城共同茶品牌虽然还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还是令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