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于采茶用工季节性强,而茶园大多在山区,区域广、面积大,采茶工严重不足。请工用工难,工价高,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以致良种茶园扩建、厂房改造和设备更新缓慢,严重制约了宜春市茶企业的进步和茶产业的发展。同时,生产技术相对滞后,茶业技术性要求严,尤其是茶叶制作难,与此同时茶叶加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加工企业规模不大、生产效益不高、带动力不强。相当一部分茶叶加工企业设备简陋,加工环境较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此外,茶文化开发不够。宜春产茶历史源远流长,尤其禅茶文化更具特色,但是茶文化开发力度不够,茶叶品牌知名度不够高,难以形成合力。
加大扶持力度 扩大基地规模
下一步宜春将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基地规模。在配合省厅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的同时,继续加大市本级新建、改建茶园力度,每年新建标准化茶园1万亩,改造老茶园1万亩,力争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茶叶总产1万吨,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5万亩。加大基础技术培训推广力度。在技术推广方面,建立完善的市、县、乡三级茶业技术推广网络,健全茶叶技术指导机构,重点产茶县应设立独立的茶叶技术推广机构,按万亩茶园配备1~2名专职茶叶技术推广人员;5万亩以上的产茶大县,应设立茶业管理机构;在重点产茶乡镇配备1名茶业技术专职人员。在培训方面,要加大对茶农的培训力度,整合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等各种培训资源。从2013年起,将茶叶生产、加工技能培训作为重点来抓,造就一大批种茶制茶能手,加大对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培训的力度,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省内外茶叶专家来宜春市进行指导和培训,一方面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到省外先进地区学习,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指导宜春市茶叶生产、加工、营销,推动茶业迈向优质、高效发展之路。
此外,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适时开展品牌整合,积极配合“江西绿茶“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宜春市传统特色茶文化品牌,发挥已有的原生态古茶树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铜鼓春韵”、“靖安白茶”、“宜春禅茶”、“丰城绿茶”等区域品牌。在茶礼、茶俗上彰显文化底蕴,挖掘地方茶文化,大力开发旅游观光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