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陵县黄堂村:发展茶产业与保护生态共进
发布时间 2013-07-06 浏览 50648 次
,不要老百姓出一分钱,建起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记者在现场看到,黄堂村的集居点像城市的新社区,所有的污水通过埋在地下的污水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再配套修建了垃圾中转站,基本解决了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等老大难问题。

  拆除空置房、旱厕、破败房,一直是各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难点之一。但黄堂村却在拆除政策尚未出台、不知是否有补偿款的情况下,出现了800户村民主动要求拆除自己破败房的景象。村民的主动性缘于村里的好政策:拆除破败房,修建水泥路,送种桂花树。在彭红亮看来,送几棵桂花树给村民在拆旧的地方种植,既能防止村民以后乱搭乱建,又为以后的道路绿化添一片绿。对此,茶陵县副县长张智敏感慨地说:“美丽中国需从美丽乡村开始。黄堂村用生态的方式,创新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用生态的思维,规划了农村村庄建设;注重布局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黄堂村从细处着手,将环境整治的触角伸进家家户户,这对绝大多数普通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一种自信和借鉴。”

  乡村环境上的新变化带来了农业产业的新发展。株洲市农业局总农艺师罗细明认为,没有集体经济的支撑,美丽乡村的建设最终难以为继。在株洲市、县两级农业局的引导下,黄堂村选定了“环境友好型”的茶叶产业和休闲农业作为两大特色经济。黄堂村拥有2000多亩茶叶,当时有浙江老板以高价要求承包经营,但村“两委”决定几乎以零费用将茶叶交由30多户本村村民种植经营。如今,每亩茶叶能获得3000~5000元的纯收益,茶树真正变成了村民的“致富树”。

  村民彭文欢说:“如今城里人慕名而来,家里办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有二三十万元。”

  拆旧添绿建新村,治污修路惠民生。黄堂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引起了省、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株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志刚今年4月在调研黄堂村新农村建设时提出:“要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立足长远统筹规划,进一步改善环境,又好又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把黄堂村建设成为株洲乃至罗霄山扶贫片区美丽乡村的样板。”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