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富硒”农业乱象:绿色认证有名无实
发布时间 2013-07-15 浏览 51519 次
来看,产品根本经不起检测。”雷凌云对记者分析道。

  而炒作富硒概念,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据科技局的调查显示,包括恩施市大集米业、长友公司、宏业魔芋等十几家恩施市硒产品重点企业在内,大部分农产品公司没有建立合格的富硒原料基地,也没有对产品硒含量进行监测。

  而在恩施市硒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赵萍看来,大量经不起检测的富硒产品充斥市场,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直以开发硒资源为产业导向的恩施州政府缺乏对硒资源的基础研究。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据一些学者研究表明,硒元素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软化血管、抑制多种癌症等功效,但这一研究成果却在学界有着诸多争论,并不被所有的消费者接受。

  赵萍对记者介绍道,“从理论上讲,硒可以与蛋白质、多糖融合,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效果,这一点已经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但是研究并没有深入,我们并没有获得证据充足的临床数据,所以并不让人信服。”

  另一方面,恩施目前并没有评判富硒产品的标准。据了解,在中国范围内,除了恩施之外,江苏丰城和陕西紫阳也因为土壤中富含硒元素而主打富硒农业,但上述两地已经制定了农产品中硒含量的地方标准,从而走上了硒农业开发的标准化轨道。而恩施的标准缺失,导致了目前打着富硒标签的产品充斥恩施市场,而质监部门却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管理。

  “目前,恩施已经准备进行全区域硒含量的详细普查,而我们也在着手制定地方标准,预计今年的8月31日会正式出台,”田代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但是现在,在经济利益之下,市场和企业已经远远走在了官方的前面,增加了将来治理的难度。”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标准缺失之下,企业和农民无序的追求产品中硒含量,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硒虽然有保健作用,但也有强烈的毒性,而且无毒和有毒之间的摄取量十分接近,所以对于硒含量的标准不但要确定下限,而且也要确定上限,并不是硒含量越多越好。”对含硒产品研究20多年的本地专家、州农科所原所长胡蔚红对记者表达着担忧。

  人工增硒 现硒中毒隐患

  “要把硒搞高点很简单,只要施点肥,要多少含量可以有多少含量,很多硒茶都是这么种出来的。”3月31日,一位江苏的肥料销售员告诉记者,由于过分追求农产品中的含硒量,人工施用硒肥的情况在恩施并不罕见。

  4月1日,为了对这一说法进行证实,记者来到距离恩施市区20公里的芭蕉乡。坐落在武陵山间的芭蕉乡是恩施重要的茶叶产区,全乡一共有15万亩茶园。

  这些的茶园分布在盘山公路两旁的,大批的茶农正紧张的在茶园采摘“明前茶”。67岁的茶农潘得凤自称种了一辈子茶,3亩地,每年大概可以采摘1000斤左右的茶叶。这些茶叶不但供给周围的本地茶厂,也吸引了大量外地茶贩前来收购。

  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惊人地发现,当地一些茶农为了提搞硒含量,已经开始使用硒肥。一位不愿具名的茶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硒肥已经成为了种茶的一大开销。

  这一发现让记者难以理解,恩施的土壤中本来含硒量就高,为何还要人工用硒肥增硒?

  对此,田代华对记者分析道,“恩施土壤中含硒量并不平均,事实上,大多数恩施的茶园并不是处于含硒带上,所以存在人工增硒肥的情况。”

  记者随即对当地的茶农进行了走访,大部分茶农都向记者坦承使用了硒肥,“这些硒肥有当地生产的,也有从江苏、陕西等地销过来的,此前有外地企业到这里免费向我们提供硒肥进行使用。”一位不愿具名的茶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而据记者了解,茶农们使用的硒肥大多是一种含有“亚硒酸盐”的无机硒肥,这种硒肥有固态的,也有液态的。固态的硒肥撒在土壤中,让茶叶从根系吸收,而茶农们更愿意使用液态的,“只要在快成熟时使用液态硒肥对茶树进行喷洒,茶叶上就会附着硒物质,检测时就硒含量就高。”

  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这种硒肥对增加茶叶鲜叶产量,茶叶芽头长得快很有帮助,而且可以增加茶叶自身的硒含量。从受访农户的言语中,记者明显感到,这种硒肥受到农户的欢迎和推崇,但在这背后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这种无机硒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长期从事硒科学研究的湖北民族学院的肖强博士对此种情况表示担忧,据他介绍,土壤中的硒往往和重金属镉伴生,这两种物质含有毒性,但是两者可以产生结抗效果抵消毒性,但是酸性的硒肥会阻碍结抗效果,从而对土壤产生重金属污染,而将硒肥直接喷洒在叶片上,硒肥中有害的无机硒就无法转化成可以让人体的有机硒,从而造成硒中毒。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当地检测部门现行的硒含量的检测方法仍然十分落后,并不能快捷地检测出无机硒和有机硒。“近几年,农科院通过研究找到了较为准确的方法,但是由于要用到国外试剂,费用很高,还没有实际应用。”雷凌云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而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茶农除了对硒含量有着狂热的追求之外,为了增加产量还大面积的使用农药。

  滥用农药 保美观弃生态

  在致力于打造世界硒都的同时,恩施良好自然生态也成为打造农业产业的重要名片,以茶产业切入,早在2009年,恩施州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就超过3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1万亩,有机茶认证面积1.5万亩,目前,有机绿色茶园的面积有增无减。

  而记者历经一周走访了芭蕉、宣恩、利川等多个恩施主要茶产地之后发现,在这些“有机”、“绿色”标签的背后,并不属实,在种植茶叶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和利益驱使,茶农滥用农药和化肥的现象十分普遍。

  沿着芭蕉乡恩来公路沿线的茶园查访,正在采摘茶叶的农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很正常,尽管该茶农的茶园处于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内,但是茶农表示,基本上没有人进行监管。

  而在宣恩县椒园乡一农药生资专卖店里,茶叶专用药被摆放在柜台醒目位置,里面赫然陈列着敌敌畏、草甘膦、联苯菊酯等剧毒农药,据店主介绍,这些农药功效不一,有治蜱虫的,有治飞蛾的,有用于除杂草的。由于现在不是热销期,店内生意冷淡。不过店主表示,再过上一个多月,农药和化肥就进入销售旺季。同时,他婉转表示,现在茶树不用农药和化肥是不可能的。

  而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就算自己的茶园属于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范围,但一些茶农根本没有绿色生产的意识,“不生虫才能收到好茶,而且化肥对于茶叶的成熟美观很重要。”一位不愿具名的茶农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恩施的大部分茶叶重点厂家均没有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而是以与茶厂周边茶农签订协议收购的方式进行原料采购,而这些厂家根本无法对茶农的行为进行切实的监控。 润邦茶叶公司是恩施州最大的茶叶生产企业,主要生产恩施玉露、女儿红等高端茶叶,据润邦茶叶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其年产能在4000吨成品茶,而其原料来源主要就是芭蕉乡周边的签约茶农。

  “企业很难对茶农进行全部跟踪,”恩施润邦茶叶公司营销总监何洁对此感到很无奈,“监管农残本来就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随着恩施政府主推的恩施玉露品牌茶叶在2009年被查出名为“甲氰菊脂”超标之后,恩施政府对于恩施地区的农药已经开始切实监管,“目前在一些茶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黄纸板等设施进行除虫,效果不明显,”一直致力于推广恩施硒茶产品的赵萍对记者介绍,“但关键还是在于对茶农的教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