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中畫花鳥的,還有程意亭老先生。他對於宣紙畫,特別是瓷上畫面顏料的漂研製作,有深厚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作的花鳥畫,不僅設色相當豐富,秀麗古雅,而且兼有豪壯和柔美的格調。當然,""珠山八友""中專攻畫梅的,只有田鶴仙先生一人。他畫的《梅花弄影》更是師無前承,迥然一格,引人入勝。徐仲南老先生常用胭脂紅在瓷上畫竹,筆調和色彩都與眾不同,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裝飾感。
汪野亭老先生,最初在瓷上畫山水畫,採用膠水料性繪法,後來,他感到這種繪法不足以表現自己的創作理想而改用油料,亦以水粉敷色,別具一格。首創瓷板人物肖相畫的鄧碧珊老先生,雖然影響不及自己擅長畫魚,但到後來,他擴大了自己的首創成果,進一步作出貢獻的又有了自己的弟子--王琦畫家。
王琦和王大凡,均是""珠山八友""中的人物畫家,這兩位畫家的筆調又是各自成家。前者的人物畫家寫意,筆略較大,既哂脗鹘y的""粉彩""這一繪瓷技法在瓷上作畫,又借助西法描繪人物頭面,這不能不說是王琦畫家的一大獨創。而後者的人物畫,則畫得工細些,筆路較小,但他在充分哂脗鹘y粉彩這一繪瓷技法的基礎上,獨創了""落地粉彩"",繼承和發展了""溄{""這一傳統繪瓷技藝。
提到""溄{"",它原是傳統的中國畫技法之一。從設色上講,它又被人們稱為""淡彩"",處在""重彩""與""水墨""之間,色調柔和,清幽淡雅。
據文獻記載,善於以這種技法在宣紙上作畫的,有元代的黃公望、王蒙地人;而哂眠@種技法裝飾美化瓷器,則是從清代的康熙年間開始的。被原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珍藏的,只有道光時期的王廷佐在""小方溫酒器""上作的""清明雨景"";光緒時期的金品卿在""瓷圍屏""上畫的漁樵閒話""和程雪笠在""雙耳扁瓶""上作的山水畫等。
就當時而言,它一方面可以不用""玻璃白""而取傳統的""古彩""這一繪瓷技法而拉線平塗;另一方面又可以同時採用傳統的""粉彩""這一繪瓷技法而使之不剛不柔,技法易於掌握,操作也很簡便,成本又很低。但是,它也有其缺陷,所畫出來的物象較拘束,不夠生動。加之,到了清末民初時期,這一技法又受到所謂""洋彩""的衝擊和排擠,特別是外來帝國主義在經濟上實行競爭掠奪政策,""洋瓷""就越迫使""溊[""站不住腳。因為""洋彩""顏色鮮豔,操作更為簡便,眼看""溊[""就要被""洋彩""而取代。而當時的""珠山八友""面臨這一危機,其中的人物畫家王大凡老先生就首當其衝,在彩瓷上獨創革新,與""洋瓷""作鬥爭,創造出一種粗細相間而又兼工帶寫的畫法來。
它即不屬於傳統的""古彩"",也不屬於傳統的""粉彩"",而屬於獨創的""落地粉彩"",為軟筆法,畫面濃淡,陰陽分明,這樣所畫的物象就顯得神形活現,生動活潑。早在西元一九一九年的巴拿馬國際工藝品競賽會上就獲得優等獎狀和金牌獎章。這不僅為古今中外馳名的景德鎮繪瓷事業贏得了國際榮譽,而且繼承和發揚了前人""溊[""繪瓷的優良傳統。使""溊[""從失傳中恢復過來,而又從恢復中走上發展的道路。它給後來的許多""溊[""繪瓷家也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提供了裝飾美化瓷器的新技法。
總之,""珠山八友""繪畫,既有共同的畫風,又有各自的風格及其獨創性,而且是在共同採用傳統的""粉彩""這一繪瓷技法,充分哂脗鹘y的中國畫來裝飾美化瓷器的過程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