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从现代仿品谈青花瓷器
下一主题:蓝瑛书画辨伪琐谈
说到以笔墨功底来辨别白石绘画,就不能不谈到他的书法。青年时的白石主要师法何绍基和金农,尤其是仿金农的隶书,甚至在他七十余岁的画题中也可见到,有一种拙厚天真的童趣。四十岁后,白石受到《天发神谶碑》、《麓山寺碑》的直接影响,前者奠定了他篆书的基本风格,后者使他的行书在六十至七十岁间最后定型,字体长方欹侧,行笔酣畅雄强。八十岁以后,行笔速度放慢,讲求用笔的内蕴,这一段也是他用墨最精到的时期。九十岁后体力下降,写字拖笔较多,笔力较前大逊。或许大家可以从白石书法发展的过程追溯他书画演变的脉络,以增强鉴别真伪的信心和把握。
白石花鸟画中较特殊的是工笔草虫,这类题材成熟较早,一般集中在四十至五十多岁问,白石六十岁时就讲不再画了。但我们仍可见到有他六十岁以后款识的工虫画,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将以前画好的草虫添上衬景与题跋;二是出于家人、门生代笔。白石的草虫在四十年代价格就已不菲,曾有一虫加一尺润格之说,所以作假在所难免。这些东西比旧仿的水平低,多是根据出版物新仿的货色,不仅贝叶脉络浮腻模糊,而且如蝉、螳螂等也多如标本浮搁在枝上,神态呆板,了无生气,羽翅无透光感,爪须僵硬,树枝用笔急躁,出锋明显,没有白石的沉酣老到。
据记载,白石对自己的伪画大量出现很气愤,曾专门打造钢印在书画上钤盖。但不久,带钢印的假画又出现了,老人只有无奈地刻一方“吾画遍行天下伪造居多”的朱文印以警世人。现在我们见到带钢印的伪作,在所有伪作中水平算好的。老人曾有印曰:“有眼应识真伪”。看来,要做到“有眼”,还是要从白石书画本身入手,在掌握其发展及特点的基础上,大量观摩研习,以识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