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可染的山水作品与市场行情
发布时间 2013-08-27 浏览 49798 次
,李可染进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学习图画、手工两年。这期间的收获之一便是见到许多吴昌硕真迹。六年后,李可染考上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研究生,师从林风眠和法籍油画家克罗多(Andre Claouodot),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同年,杭州"一八艺社"成立,李可染为最早成员之一。到了1950年代年代,国画界变革的呼声日高,提倡新国画。李可染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而对李可染的艺术生涯起到关键影响的,则是他的一次长途写生。这次写生,历时8个月,春季由北京出发,冬季始归。所到之处,他观察探索自然景物风雨阴晴朝夕变幻之奇,完成了数百幅山水写生画稿。此后,他的山水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笔墨意境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发生了重大影响。李可染山水画早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从齐白石习画,用笔趋于凝练。又从黄宾虹处学得积墨法,并在写生中参悟林风眠风景画前亮后暗的阴影处理方式。画风趋于谨严,笔墨趋于沉厚,至晚年用笔趋于老辣。亦善画牛,笔墨颇有拙趣;将西洋近代绘画注重感性真实和对象个性的特色融入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之中,破除了传统山水画辗转相承的老程式,给作品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感受和现代特色,是对传统山水画的突破,并由此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山水作品还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他从范宽、李唐、龚贤、黄宾虹等古今大师那里汲取了朴茂深雄风格的营养,又迥然异于他们。他多取材于江南与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铸了他风格中的幽与秀。他的纯朴、醇厚的北方素质又使他的风格溶入了朴茂深沉。他又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这是对于明清以来山水画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倾向的一种补正和突破,且与五四运动以来注重写实的文艺思潮相一致。李可染对写意人物画曾下过很多功夫,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齐白石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李可染还是画牛高手。他喜欢牛的强劲、勤劳和埋头苦干,画室取名师牛堂。多年来画了大量牧牛图。李可染善书法,喜搜求书帖,尤爱北碑。他的书法,得益于黄道周,亦得益于他的绘画修养。重结体的建筑性与神韵,态静而多姿致,刚劲、苍秀又温绚朴厚。他为许多著作题签,布局构图必经营再三,落笔即极具妙趣。作者 贾明玉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