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灾害不能靠单个农民
董行全:前阵子,听农技专家说,如果有稳定水源,可以建高山蓄水池、接喷滴灌。但一问才知,投入非常大。我把所有资金都放在了茶山上,实在没能力再投入了。
魏振辉:你说的就是设施农业。如果想要茶山“长治久安”,最好是上设施。但茶山建设施,估计每亩投入2000元以上,维护成本也很高。对单个农户而言,确实有困难。
张相华:政府有补助吗?
魏振辉:现在政府补助设施农业的,多是新兴农业领域,如大棚芦笋种植、特种水产养殖,而且不会针对单独农户进行补助。
张骏:问题的根本,还在于你们要做大做强。你俩是石英村的种茶大户,为啥不考虑联合其他茶农,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呢?如果成立合作社,大家抱团取暖,抗风险的能力就强多了。
董行全:合作社?我还没听说过。往年都在跑运输,今年刚承包茶山,发现农业方面有很多新东西,和十几年前完全不同了。
张骏:林城镇就有两家很出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你们茶园目前的产出是每亩五六千元,要是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每亩效益或许能再提升2000元。合作社有资金积累,就能投入设施,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了。
张相华:行啊,董行全,我们啥时去看看吧。
优化种植更注重自然生态
董行全:两周前你们来茶山看灾情时,曾跟我说,等到雨下透后,就把之前枯死的枝桠剪掉,然后施上肥,还能促进茶树生长,挽回部分损失。但我发现,以为枯死的枝桠上,最近长出了很多新芽,我还需要剪掉吗?
魏振辉:走,我们去茶山看看!
(10分钟后,会议场地,从村部搬到了2公里外的茶山上。只见半月前还呈现焦黄色的茶山,如今已转为黄绿色。董行全的茶山,看起来特别翠绿。)
魏振辉:好事情啊,看来你们成功保住了茶树,应该不用修剪了。
张相华:以前长兴气候好,经济作物没怎么受过灾。这次旱灾来了才知道,原来平时很多种植和管理方式,都有问题。
魏振辉:是的。比如茶山不能连片开发,否则很容易导致山体水土流失。春茶过后不要把杂草除得一干二净。要是太阳连续曝晒,杂草还能替茶树挡挡。另外,建议间隔种几棵常绿灌木,有利于为茶树涵养水源。
董行全:我也注意到了!你们过来看,这里有棵十几厘米直径的樟树,结果周围三四十平方米面积的茶树,都安然无恙,没有晒坏。
午时,大家说说笑笑下山,完全没了半个月前的紧张气氛。大家还预计,明年茶叶价格大涨,这让董行全、张相华增添了几分自信。这轮灾害,淘汰了很多低小散的种植户。传统农业,在自然灾害前,有其脆弱的一面。张骏建议,石英村应向隔壁的北汤村学习,把全村土地流转集中起来,发展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农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