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一)
发布时间 2013-09-26 浏览 50475 次

近现代书画的作伪方法不外乎:一、“古为今用”,运用传统的作伪方法;二、“推陈出新”,利用现代科技创造出比古代作伪者更为高明的方法。对于前者,前人的经验仍不失为今天的法宝;对于后者,就要求我们的鉴定家要不断完善自己,力戒浮躁,沉下心来,对每一位近现代书画家作一点过细的研究。

比如,我们应该分析每位书画家各个时期的风格,熟悉他们习惯使用的题材,对于他们不常用的题材,则要作具体分析;对于他们的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特点和习惯都要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要读懂书画家的作品,能体会到他们的真作中所蕴含的激情和力度。这样,我们就有信心和可能对近现代书画作品的真伪作出明确的鉴定。

从近年来艺术作品拍卖中近现代书画作品十分走红的市场趋势出发,我们的鉴定家们也绝不应该从近现代书画作品鉴定的阵地上主动撤离。

误区之三:书画作品只有作者自己或其亲人、师徒的鉴定才最具有权威性。

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问题是不能绝对化。在一般情况下,书画作品的作者本人对于某一幅作品是否出自本人之手,其说法当然是最具权威的,但不能排除书画家的记忆出现错误的可能,另外也不能排除他们由于某些难言之隐而不愿说真话的可能。

至于书画家的亲人和师徒,他们对书画家及其作品的熟悉为他们成功的鉴定带来了种种有利条件,但这并不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而且由于他们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在书画艺术上达到的境界的不同,他们的鉴定也不一定就是最具权威性的。

换个角度说,即使某位书画家的亲人、师徒精通这位书画家作品的鉴定,也不能排斥非其亲人、师徒的人成为这位书画家作品鉴定的权威。应该这样说,一位权威的鉴定家,不在于他与书画家有多么亲密的个人关系(当然有这种关系并不是坏事),而在于他对书画家及其作品有真正的理解。自然,鉴定家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天资悟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之四:书画鉴定是书画家们的专利,要成为一个权威的鉴定家,首先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书画家,因为书画鉴定是一种难以与局外人言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技能。

书画鉴定的确是一种特殊的专门技能,但并不能因为这而将它神秘化。如同文学评论家不一定就是文学作家,音乐评论家不一定就是作曲家一样,对于书画作品的鉴定和评价,并不取决于鉴定者是否能作书画,而在于其是否懂书画。会作书画者不等于能懂其他人的书画作品,能懂书画者也不一定就能作出书画方面的上乘之作。书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的最终目的是供人欣赏;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书画家之外,还必定有一批他们艺术上的知音,而鉴定家只是这些知音中更专门化的人罢了。

至于书画鉴定的神秘感的产生,可能由于两种原因:一是书画鉴定本身的难度使然,一是书画鉴定除了严密的科学方法之外,还要靠鉴定者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但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觉来自于平素的积累和体悟,只是用书面语言不足以将之准确地表达出来。

随着我国艺术市场的日益成熟,艺术品的鉴定也日显其重要,它是关系到确保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还缺乏艺术品鉴定的权威机构和相关的法规,这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