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笺扇面、黑油丹扇面、素白扇面等等。这其中,泥金扇面最初源于明代,并且明代的泥金扇面因为种种因素,后人很难模仿,这也是鉴定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还有一种云母笺扇面因为制作的繁杂,因此以清乾隆年间多见,嘉庆朝还有,道光后随着国力的衰落就很难见了。这样的扇面当然是极具收藏价值的。”扇骨也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除了扇面,扇骨的材质也很多。徐进华进一步介绍道,“以前,扇骨不被人重视,随便怎样的都不值钱,扇骨只是扇面的陪衬。其实,很多扇骨的选材、制作都是非常讲究的,比如我见过的就有:紫檀、红木、象牙、沉香木、玳瑁、鸡翅木、漆骨、漆骨嵌螺钿的等等这些名贵材质的。”大约在二十年前,徐进华就已经关注扇骨的收藏了。“那时候,人们都是把扇面单独抽出来后,将扇骨一捆捆用绳子扎起来,或以很低廉的价格卖掉,或者干脆当废品随手就丢弃了。扇骨收藏的兴起应该在近十年间。严格来讲,扇骨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其上有书、有画,只不过以刀代笔而已。过去,很多考究的扇骨上的书画都是由书画名家画好稿,工艺名匠制作的,是‘强强联合’的产物。因为,只有高手匠人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反映出画家画稿的本来意蕴与艺术风貌。”徐进华看过的最早的两把漆骨扇骨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更早的,我至今还没有见过。”漆骨扇骨的制作较为繁难,并且其易破损,保存不易,因此,其存世量不多。“通常,扇骨越是在材质、制作上考究的,其扇面也一定不会差。我曾见过一把极其名贵的紫檀木镶银丝的扇骨。紫檀上按图刻成阴刻线,以银丝按图铺满,这把扇骨上的扇面虽然缺失了,但绝对是书画精品,‘好马配好鞍’嘛!所以,从扇骨的制作上,也可以判断这把扇子是否值得收藏。”收藏首重品相、书画家的名头越大越好“扇子的收藏首重品相。品相尽量要完整,因为老扇子坏了无法修复,扇骨绽裂了就无法把玩。因此全品相的最好;其次,书画家的名头越大越好。过去的书画家基本是‘名不虚传’,靠自己的实力打拼出来的,名家之作与一般书画家的作品是有高下之分的。况且,自从中国文人将扇子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后,其艺术性已逐步大于实用性。扇子已更多成为文人之间互相斗宝、欣赏、交流、把玩的用品。当然了,如果扇子上的内容具有特殊性的,如记载了地方上发生的某件事、记录某些特殊事件的等等诸如此类,那就无关名头大小都具有收藏价值了;第三,要看扇面的画意。这则视收藏者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品位而定了。”对于扇子藏品的选择,徐进华谈了上述的主要三点。最好定制扇盒保管最后,就扇子藏品的保管,徐进华建议道,“扇子的保管尤其重要,最好定制扇盒保管。把玩欣赏时,要先净手,然后将扇子缓缓打开,名贵的扇子不宜多打开,易有折损。玳瑁材质的必须要放入艾条驱虫。”作者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