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瓷鉴定和鉴定人
发布时间 2013-10-23 浏览 51100 次
断并非是元青花独有的特征。这个模糊的概念叫他人如何去定论?

  还有人说:“元青花的花纹比较繁缛,一般七、八层,也有五、六层的,还有反其道而行之只画两、三层,显得古朴典雅。”这样说来可以认为画多少层纹饰都可以,让读者如何去领会?就只有天知道了。

  还有一位鉴定知名学者这样写道:“元青花有凸起的竖向小圆点组成的串珠纹。串珠纹在元代前后的历代瓷器中极为罕见,故可做断代依据。”可是这段文字的标题是“鉴定元青花”。显然作者把考古断代的概念与鉴定混为一谈了。

  诸如此类的文章太多,错就错在统统把断代内涵拿来做鉴定条款。这是传统鉴定法所犯的一个错误。

  断代是对的,这些说法也用得上,但是面对仿制品和高仿品,当然不灵了。试问一下,“前面所说元青花有串珠纹,也只有元青花才有串珠纹。”可反过来问:有串珠纹的仿品是否就是元青花?可想谁也不会同意这一说法。

  所以诸如许多用在断代方面的条件:雍正瓷的足底为泥鳅背、康熙瓷的足圈为二层台、明代瓷的底部有火石红、元代瓷的足圈斜削一刀、砂底、有釉疤、莲瓣边线是分开画以及造型如何流畅等,诸如此类。只要有这些特征皆可用来断代,但是有这些特征的不见得都是真品。因为现在的仿制品都在按照这些特征仿制,做得真假难分、一模一样。

  笔者认为,要想在鉴定上拿得准,必须从人们想仿也仿不成的方面去做文章。如气泡在釉下的状况、彩色釉的色差辨别(非形容性描述而是科学定色)、胎泥的密度大小、釉面对光的吸收与折射率、胎釉的元素成分组成、土咬与染土的区别以及开片和老化等等。这些是目前的仿制者尚做不好的,也是鉴定技术要研究的方向。笔者正在进行这一工作,也希望有人合作研究。

  鉴定者应有的心态

  作为一名鉴定师在古玩市场的活动中位置很重要,责任也重,决不可趾高气扬、武断下结论。应秉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谨慎态度。一定要实事求是,敢下结论的就下,不能下结论的就不下,面对实物千万不可乱下结论。把假的断成真的这是欺骗行为,造成买家的损失;把真的说成假的让卖家吃亏也不行。“公正”二字很重要。看不准的就该明说“先不定论”,千万不可偏袒一方或死要面子乱说一通。自己常见的易下结论,自己未见过的也不可随便说成“仿的”。这样武断下结论的人并不鲜见,有人家里祖传三代的东西或是出土的老货,在某无知的“专家”面前就被断成“现代仿品”。这样的事也不少,只能说真正有鉴定能力的人太少了,而“半瓶子醋”的鉴定师太多。甚至有人没有收藏过一件东西、不是收藏家,他也可以到外面去为他人“掌眼”当鉴定师了。有刚出学校的大学生,无实践经验也去当鉴定师,这未免都太草率了。还有人心里很“黑”,不学无术,眼睛只看着钱。因为他有这个决定拍品改变“身份”的权利,给他钱(三、五万),你的货是仿也变成真;不给钱,你的货是真也成假。这些凭钱办事的鉴定师亦不少见。

  如果拍卖公司用了这类人物,就等于挡住了公司的财路、毁了公司的信誉。因为有不少真货精品收不进来,拍卖公司能拍出的东西太少了,就不可能多赚钱。如果收进来一些仿品,买主得知之后会找公司的麻烦,则公司失去信誉。笔者奉劝公司老总好好审查一下自己的鉴定人员是否可信和称职?因此笔者希望鉴定人员一定要学好本事,还要有良好的心态以对大家负责,也对公司负责。鉴定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