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略谈古瓷鉴定和鉴定人
下一主题:六朝绘画的鉴藏与流传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搭笔形式”。所谓“搭笔”,是指“国”、“周”、“口”、“月”、“雨”、“页”、“一”之类的字或部件的左上角的两笔相交处,它是由两个连续书写动作形成的一种形态,即先写纵向笔画(指由上向下、左下方行笔)、再写横向笔画(指由左向右行笔)所形成的形态。为什么要注意书写中的“搭笔形式”这样一个细节呢?因为楷书的演变过程中,手势习惯的改变是书法形态变化的先导,而且各个时代的楷书形态(静态)都是书写手势(动态)的记录。此其一。其二,晋人写本的楷书都带有浓郁的隶意,是古质的“平划宽结”形态,尤其是书写“搭笔”形态的手势习惯与后人大不一样。第三,“搭笔形式”是由两个连续的、运笔方向又不相同的手势动作完成的形态,显示了形态与手势的密切关系,敦煌写本的造假者都是20世纪的人,他们在书写时会注意单一笔画形态的一招一式,但是并未注意到古人的“搭笔”写法,故写出的“搭笔”形态难与古人合辙,最容易在这里显露晚近的手势习惯。采用“影摹”的方法作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作伪者的手势,得底本的形态位置,但是作伪者又会在笔势的自然性上露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