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艺术,到了一定成熟阶段,自然而然产生专业学术。没有学术的艺术,应是伪艺术。
紫砂壶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艺”为境界,“术”是追求与达到的手段,二者同样攸关品质。大多
紫砂壶业者偏于“术”的完善;而教授学者却重于“艺”的提升;各有所长,资源互补,彼此互惠。倘见“高端学术”而无“高端作品”是不适合的;只见“精良作品”而缺“学术论述”也是不适合。
“工艺品”地位,远远未及“艺术品”;作品专业学术高度在成熟艺术市场是与商业价值来划等号。工艺层面可以临摹、代作;而学术则不能。论文可以抄袭,而境界却不能因此提高。所以学术最难。专业学术虽难,即便专研有成,理论亦很难转换成商品而从中牟利;故而“吃力不讨好”,从者寥寥……
紫砂壶学术研究,必须领会“传统法度”、“创新精神”、“融入时代”、“持续发展”等重要含意。日益庞大的
紫砂壶产业,需要专业学术背后支撑。学术研究容不得虚伪敷衍,专业追求才能不断进步。
紫砂壶事业发展有许多种方式,商业成功是最直接的;但未必最持久;专业成功,才能算永久的成功!专业学术与商业策略,如车轮两侧,行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不应厚此薄彼,兼顾才得平稳。专业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时代性与必要性的课题,应是每个参与者面临的心灵拷问与资质检测。工艺师评级晋升,必须提交专业论文,已充分说明
紫砂壶业者学术问题在理论层面的重要性与必须性。
紫砂壶事业的千秋大计,或许更多依赖于专业学术进步的健康发展。专业学术,应具历史高度的前瞻性……
学术专研的终极,应是多方面裨益:既利于鉴赏、更利于创作;使低者渐能,能者更高,高者超越。学术研究的提倡,不仅能推动艺术进步,尚能侧面规范市场、督促公平交易,引领积极向上的风尚。任何艺术品甄别优劣,均为依据专业素养与创作能力;而鉴赏识别的“审美艺术”,主要源自专业学术。何为模仿拼凑、何为借鉴完善;何谓创新进步、何谓退化萎缩;统统地逃不出专业学识炼就的法眼。
紫砂壶虽是与茶结缘,守望相助,荣辱与共;但
紫砂壶艺术自成体系,历以创造新奇、惠泽大众而盛誉。
紫砂壶不为服务于茶而独立生存,主要依赖于专业学术的成熟与发挥;自此,才真正称之为
紫砂壶艺术品。学术研究的实际意义,始于无形,潜移默化,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应值得大家兴师动众来投入……
艺术创作没有规律、标准可循;而审美、鉴赏有标准;创作与收藏有各自标准,但皆奉学术为准绳。专业学术历来是艺术行业的核心动力、发展的后续能源;由此才能繁衍繁盛,光前裕后,创造无限。
紫砂壶,所有爱好者的珍惜宝贝;学术,所有艺术品的特征属性;
紫砂壶专业学术,是
紫砂壶大厦的柱础。于制造而论,学术为树之根系;于收藏而言,则是宝藏开启之匙。
紫砂壶艺术的社会地位不断攀升,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广,倘见产业渐巨,而学术匮乏,难免看似荒谬。机遇时代,欲将
紫砂壶再建伟业,传遍天下,“大
紫砂壶”的观念攸关至要,专业学术的完善迫在眉睫。所以学术问题,不仅是
紫砂壶作者的研习专项;也是所有参与“
紫砂壶游戏”者的必修科目,无从回避。
紫砂壶是宜兴的骄傲,是华夏的瑰珍,也是全人类的物质遗存;行业者尽力做好发扬传承,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