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篆书
清代末年,以杨守敬、吴昌硕、康有为、沈曾植等书法最著名。杨守敬,收藏汉、魏、六朝碑刻甚多,擅长隶书和行楷书,曾东渡日本,带去不少碑帖,并收日本学生,著有《平碑记》、《学书迩言》等,对近代日本书法产生一定影响。吴昌硕,为清末书、画、篆刻大家,篆书对石鼓文下功夫最深,字形变方为长,讲究气势;隶书效法汉《三公山碑》、《裴岑纪功碑》,亦别具一格;行书由王铎上追唐人,晚年“强抱篆籀作狂草”,融会贯通,开辟了新的境界。沈曾植是著名学者,书法学习锺繇、索靖,更熔铸汉、魏碑刻,晚年精于章草,自碑学盛行,书法家都用心于篆隶,草书很少有著名的。沈曾植在草书上独辟蹊径,对后来有一定的影响。康有为在书法理论上,发挥了阮元、包世臣的崇碑观点,著《广艺舟双楫》,对近代书法理论影响极大。他的书法亦植根于北朝碑刻,尤其是北魏《石门铭》、山东掖县云峰山诸石刻对他影响最深,所以他的书法浑拙古劲,奇肆开张,有纵横跌宕的气势,具有独特风格。
蒋仁:行书
总结清代书法发展情况,可以看到清代书法发展进程中,碑学和帖学的竞争和消长。碑学的兴起在清代是有客观原因的:①清中叶以来金石考据的兴盛。清代知识分子为了避免文网,走上金石考据的治学道路,而这时汉、魏、南北朝碑刻不断出土,人们除了证经考史之助外,碑刻上的文字也为书法提供崭新的资料,使书法家的眼界顿为开扩;另一方面书写篆、隶需要字字有来历,清代文字学的成就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基础,所以清代许多书法家同时又是金石学家。②由于篆刻艺术的发展,也给书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清代书法家多善治印,所以能将凝练苍朴的金石趣味,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去,使书法有了金石气,这些都是隋唐以来书法艺术中所不曾有的。③文人画的发展,使得绘画的书法化更为浓厚,反之文人画对书法艺术增加了新的血液,所以清代书法,无论是用笔、用墨,以至章法都有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