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也不乏大师级艺术家的小品精作,使许多“小资”都加入收藏行列,台湾地区收藏风气风生水起。这些都使整个艺博会成为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媒体,推动台湾民间的艺术消费热。当然,艺术消费热,更离不开整个艺术生态圈的共同努力:记者在台北考察了众多美术馆、博物馆与艺术创意园区(台湾称“文创园区”),发现台湾的艺术消费热,有三层支撑。首先,是美术馆与博物馆的精彩展览。展览重在引导观众,因此十分注重导览。大到台北艺博会,除了请知名业内专家之外,还特地邀请日本工薪族收藏家宫津大辅做导览;小到美术馆与艺术空间,也十分重视导览,台湾的美术馆博物馆通常请有专业背景的义工做导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还参与艺术大展,如2009年诚品与台北市立美术馆合办《蔡国强泡美术馆》当代艺术个展,总参观人数超过22万人次,创下台湾当代艺术展览史上参观人次新高点。其次是创意园区的大展或文艺活动十分活跃。如在台北最著名的“华山1914”园区,记者看到周六下午等着参观《国家地理》杂志125年影像大展的人们排着长队。据陪同的园区营运团队策划总监介绍,一张大展的门票价格相当于人民币50元,大展上销售的衍生产品也生意火爆,呈现了大投入带来大产出的“大展经济”的一角。“华山1914”园区与大陆的艺术园区不同,组织了专门的营运团队,其掌门人台湾文创发展基金会董事长王荣文的理念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博物馆”。其具体模式为:经营团队做好完整规划、基础建设及招商,就能按照轨道进行,有固定的店面、有常态展以及特展。团队成立5年,举办了将近3500场次的活动,吸引了将近400万人次的群众参演,带来了逾40亿台币(8亿多元人民币)的衍生效益。第三个支撑是创意商店。目前大陆的艺术品商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台湾地区有更具集聚效应的尝试,那就是以经营书店而名闻四海的诚品开设的“诚品生活”。记者在考察台北另一个知名的园区“松山文创园区”时,看到了以“跨界实演”作为店型定位的“诚品生活松山店”,不仅有书店,还集各种品牌的创意商店与餐饮、电影院、酒店为一体,为观众提供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境中吃喝玩乐的全方位选择。而在这些把艺术融入生活的创意商店与店中店背后,则是一条完整的创意产业链。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尤其是在奢侈品的消费方面闻名全球。不过,在如今所盛行的各种消费中,名车、名表、皮包以及房产和金融产品占据了主流,艺术品尚未作为消费品进入他们的视线。按照国际规律,当人均GDP达到6000至1.5万美元区段时,则会带动一波艺术品消费的浪潮,而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今年会有3.5亿人口的人均GDP达到这个标准,因此艺术消费热可能即将来临。对艺术圈而言,也许需要学习台湾的经验善加引导,带动其早日到来。 作者 邱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