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宋墓出土的一批漆器,大多胎体轻薄,造型美观,质朴无华,制作精细,均以实用器皿为多,说明宋代漆器的民用产品得到了普及。饮食类用具有漆盘、漆钵、漆盂、漆盏托等,生活用品类有漆盆、漆盒、漆罐等,梳妆用品有漆镜盒,漆梳等。其造型较唐、五代变化明显,并有了新的突破,皆以造型优美,式样翻新见长。造型上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是突出了经济实用功能。莲瓣形漆盘,圆形漆盆,方形漆盒,造型稳重、端庄,虽无装饰,却古朴大方,都是既美观又实用的宋代民间特别流行的漆器品。二是造型富有变化,讲究美观,器胎轻薄,比例匀称,规矩,除方、圆形器物外,起棱分瓣的器物较多,有莲瓣形、葵瓣形,有八瓣、十瓣和十二瓣,尤其是莲瓣形的碗、盘较多。器物造型的轮廓线条圆润流畅,虽不施点缀,朴质无文,但却以造型本身的线条之美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三是器物造型新颖、别致。折肩黑漆罐、委角形漆镜盒、腰形漆盒等,更以独特的造型和优美的线条见长,为过去宋墓出土的漆物中不多见。漆镜盒委角和外壁凹凸及轮廓线的处理,充分表现了此盒质朴中的韵律美,底部中心的圆孔,为取拿铜镜提供了方便。折肩黑漆罐的造型美妙之处在于此罐的肩部处理不是弧形,而是由两道钭直线形成一个宽折肩,造型稳重,端庄大方。腰形漆盒的造型就更为别致,两头处理为半圆形,盒身为弯曲的弧形,形似“腰”字。黑漆豆跟同墓出土的瓷器粉盒造型相似,但它比粉盒大得多,腹部和口沿均为葵瓣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宋代漆器主要有两大类产品,一类为采用雕漆、戗金、螺钿镶嵌等工艺装饰的豪华高档的漆品,另一类就是质朴无华的光素漆器。这类漆器的产品最多,使用也最广泛,代表了宋代漆器的主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特征。光素漆,又称一色漆器,指通体髹一种颜色的漆器,但也有的同一件器物表里异色,或表里同色,只是底足之内异色,仍为一色漆器的范畴。一色漆器,相当于《髹饰录》中所谓的质色,即指这种漆器本身质地的颜色。有“黑髹”、“朱髹”、“褐髹”、“紫髹”、“金髹”等各种。一色漆器从原始社会的考古发掘中到以后历代均有大量发现,以“朱、黑、褐”三色最为常见。宝应宋墓出土的五十余件漆器均为宋代典型的一色漆器风格,黑色为多,褐色次之,朱色较少。有的通体一色,像折肩黑漆罐、葵瓣形漆盖盒、漆钵、漆盂和委角方形黑漆镜盒等内外均髹纯正的黑色漆。有的外黑内褐或内朱,像葵瓣形大漆盆、葵瓣形漆碗、葵瓣形漆盘、大漆盆等。上述这些漆器色调沉稳,漆光明亮。
宋代,“透明漆”的熬制工艺和抛光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批出土漆器面层绝大部分均有光泽感,除少数髹涂褐色、朱红的漆色稍退外,黑色漆器的漆色均光亮如新,有湿润感。如折肩黑漆罐、委角方形漆镜盒、黑漆钵、黑漆盂等,色泽纯正,黑亮。说明宋代的黑漆髹涂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黑漆,一名乌漆,一名玄漆。纯黑色是漆器中最基本的颜色,许多装饰都是在黑色做成之后加添上去的。同时黑色漆器也是漆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故有“凡漆不言色者皆黑”的说法。宋代黑漆有揩光、退光之分。揩光用透明罩漆,其中加色或不加色,漆后不再搓磨,晶莹光亮。退光用退光漆,漆后再打磨,光彩内含。
宝应出土这批一色漆器的胎体均为木胎制作而成,有厚木胎和薄木胎两种,也有的采用圈叠法,如大漆盘、钵等圆形器物。其方法是先用薄木片裁成木条,经水浴加温,弯曲成圈,烘干定型后,一圈一圈累叠,胶接成形,再打磨,施漆灰。制作时因将各圈的接口错开,分散了木材的应力,故不易变形,经久耐用。圈叠法是从薄片屈木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在漆器工艺制作上是一大进步。一件直径较大的葵口黑漆盆,它的制作工艺也很特别,是采用“箍桶法”制作的,即用木块插竹钉,卯合成圆器,这在木作中称为“圆作”,然后再用竹箍加固,上灰髹漆。上漆灰时,先用腻子填补孔缝,再作全面涂饰,腻子的颜色和面漆一致,以不见嵌补痕迹为宜,要力求涂饰表面完整,然后涂上底漆,底漆必须与坯胎及面漆有较好的附着力,朱书,最后再髹饰面漆,面漆不仅能保护底层涂漆,而且使漆膜表面光亮,具有一定的耐水性能。中型器物如葵瓣形漆盘、漆碗、腰形漆盒和漆盂等,木胎做得极为精细,圆形底片旋削得极薄、极圆,盘、碗的葵瓣形边口,匀称平正,与底边胶接天衣无缝,木胎外包涂的漆灰,非常紧密,相当牢固。其他漆物的出棱分瓣和器体的凹凸制作也极为讲究,工整牢固。元末明初陶宗义编写的《辍耕录》所述的“黑光、朱红”等制漆方法和明人黄成撰写的古代漆书《髹饰录》所举的“木卷木素、合缝、梢当、布漆、垸漆、糙漆、漆际”等一系列的漆器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以及质料的运用,在这批漆器中均有所体现。庄重朴实的器型,多变的式样,优美的漆色,制作得如此巧妙精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光素漆器的较高成就。
宝应宋墓出土的漆器带铭款的有二十余件,占出土数量的一半以上。出土时多数漆器的铭文无法看到,经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专家脱水处理后才逐渐显露,还有少数文字模糊不清,较难辨认。铭记的位置一般在腹部和底部,少数在盖面。从这些漆器的文字看,其大致内容为记载漆器的制作年代、产地、匠名等,一般朱书在黑漆或黑褐漆色之上面漆之下,多为行草或草书。用朱红漆书写的文字色彩鲜艳,笔画线条柔和、飘逸、流畅,富有艺术性和装饰性,美化了器物。
根据有关资料,漆器上有文字的历史,始于战国,那时已写有工匠的名姓等文字。到汉代又发现纪年和制作漆器地点的文字。到了晋代朝廷又规定凡作漆器出售的,必须用朱色写明制作者的姓名、年月。所以,漆器上有文字,以及它的内容格式,在宋代以前已有发现,到宋代就更为普遍了。江阴、武进、无锡、常州、杭州、淮安等地出土的宋代漆器中,就发现了大量铭文。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兴旺,漆器生产工艺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官营和民营作坊并存,特别是中小有产阶级的扩大与需求,推动民用漆器工业更加广泛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漆器还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大量进行买卖,涌现了不少漆器的制造行,从事漆器的买卖交易。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的开封有漆行和漆店,《梦梁录》也记述当时的临安有漆行和漆店,城内大街及诸坊巷“连门俱是”,《清明上河图》中更有漆店的描绘。宝应这批漆器的出土也应是一个例证。
漆器,是我国具有传统的一种著名手工艺品,它涂在木器上,阴干之后,吸入氧气,起化学作用,形质渐渐变为固体。尤其是干固之后,具有耐酸、耐热、防腐、绝缘的性能。宋代光素漆器虽无华丽的装饰,却以端庄质朴的造型、柔和变化的线条、纯正光亮的漆色,成为宋代漆器的主流,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欣赏艺术价值。宝应宋墓出土的这批漆器,造型简洁流畅,色彩美观大方,工艺技术精良,它为研究宋代漆器产地分布、宋代江南地区漆器工艺水平、商品市场流通情况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