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籍修复工作中,还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态度,根据古籍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手段。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文物价值,资料价值因书而异,每部书破损情况亦不相同。以书籍版本及本身特点而论,宋元珍本的修复方法不能同于明清之通行本的修复;有名人题跋书籍的处理,不能同于无题跋的;书品大的,不能同于书品小的;甚至书册多少、书叶的薄厚,都是决定使用何种修复手段的参考因素。
书籍的破损主要是虫蛀鼠咬、霉菌腐蚀及纸张老化等造成的。虫蛀鼠咬属于“硬伤”,书叶虽破,不难处理。霉菌腐蚀及纸张老化,则是书籍的致命伤。书叶外观虽然完整,但处理时却不同于虫蛀鼠咬之类,简单补破即可。即使用同一种原因损坏的书叶,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
我们现在修复的书籍,最早是宋代、甚至是唐代及唐代以前的古物。最晚的也是本世纪初期,距今已近百年的东西。这些书籍,无论年代远近,都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资料价值。我们在修复中采取的所有措施,从实质上来说,都应该是对书籍进行保护而不是相反。因此,修复过程里采取的一切措施,在施行时要十分的细致,小心。在其它行业中允许出现的“返工”和“报废”的现象,在古籍修复工作中是绝对不容许存在的。虫蛀鼠咬已是这些书籍的大敌,倘若在修复过程中,再因为我们的粗心大意对书又造成伤害,就太不应该了。
作为一个古籍修复工作者,光掌握传统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技术较好人员,如果没有掌握图书保护知识,修整的书籍也并不一定都是合格的。以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赵城金藏》来说,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些旷代奇宝,修复前破烂不堪,经过修复,面貌一新。这对当时参加这项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生中对祖国作出的最大贡献。但是,这些经卷在修复过程中,有的经卷褙纸被揭掉而换纸托裱,这种修复手段在现在看来,是极不应该采用的。因为经过修复的经卷,由于加上了新褙纸,外观不仅改换了颜色、就连原来纸张的薄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赵城金藏》作为文物,它保留下来了。但它的资料价值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对于当时参与修复的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终生遗憾。象这种“功魁祸首”的事,在今后的古籍修复工作中,是要坚决避免的。
说到这,还想再强调一下“整旧如旧”,修复过的古籍一定要力争恢复书籍原貌。文物价值愈高的书籍,这点愈要注意。原来的书皮、原来的护叶、原来的衬纸乃至残损的书签,都要刻意保存,尽可能保留在原来的书籍上。
总之,古籍修复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严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